——刘必伟委员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发言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是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现就我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些分析探讨。
一、基本现状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出现的偏差,农村卫生工作受到严重削弱,尤其我县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更是受到巨大冲击。截至2008年底,全县村卫生室仅剩113个、乡村医生113人;乡镇卫生院20个,其中6个为全民所有制差额事业单位,14个为集体所有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共有在编正式人员152人,目前在岗仅114人,另有编外聘用人员36人;县级医疗机构两家,为全民所有制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共有在职人员454人,其中正式工382人;县级卫生机构3家、在职人员58人,其中正式34人、借用18人;个体(私营)诊所(门诊部)40个,从业人员62人。
二、存在问题
1、乡、村网络缺失,基层卫生资源匮乏。由于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失去了村集体经济支持和“工分”补偿,又没有政府扶持补贴,因而纷纷陷入困境,乡村医生或弃医务农或者外出开个体诊所。现存的113个也只是挂卫生室之名,行个体诊所之实,而且分布极不合理,基本上集中在松源镇等西部乡镇,在东部山村已所剩无几,官塘和四山乡甚至为零。可以说,我县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已经丧失。而作为网络枢纽的乡镇卫生院,除6个原区级医院依靠享受财政差额补助而勉强维持运作外,其余14个由于收不抵支而无一幸免解体厄运。为了方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场报结,2008年将有3人以上且有业务用房的8个卫生院恢复集体经营,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难以得到保障,服务功能很不健全;合湖等6个乡镇卫生院至今仍是名存实亡。全县的乡镇卫生院中,除竹口和屏都外,均没有产科接生点。
面对严重缺失的乡村医疗网络,农民看病之难可想而知。不用说紧急病症只好“听天由命”,即便是头痛脑热等小病,在村里甚至到乡镇也难以诊治。
2、政府投入不足,县、乡医院公益性不强。据统计,1997-2005年,县财政对两家县级医院的投入每年只有160万元左右;2008年达到318万元,但也仅占县人民医院总支出的3.57%和县中医院总支出的4.84%。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间,全县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和人头经费补助总额一直停留在68万元,2008年提高到100万元,每个卫生院平均仅5万元。
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不仅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龙头”作用和乡镇卫生院的枢纽功能难以发挥,而且导致县、乡医疗机构设法创收以维持生存,造成公益性质淡化和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使看病贵问题难以解决。
3、医生待遇偏低,人才环境难以优化。我县医务人员的报酬待遇明显偏低,与其价值及劳动付出极不相称。据调查,即使是医务人员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的2008年,作为网络“龙头”的县人民医院正式在职人员的年平均收入只有3.65万元,最低的仅2.3万元,少数几个高级职称医生也仅6万余元,此外住房公积金不是按应发总额而是按基本工资的12%计算,仅此一项福利,每年就比本县一般单位职工少3000多元。临时聘用护士等人员甚至每月只有600多元。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平均年收入不足3万元,最低的只有1.1万元。
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偏低,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导致人才大量流失。2001年以来,两家县级医院就有99人调出、辞职或自动离职。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流失更为严重,从上世纪90年代300多人锐减至目前114人,其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只有66人,有6个卫生院目前各有1名执业(助理)医师,还有2个卫生院连一名正式的执业(助理)医师都没有。
4、政策落实滞后,网络建设缺乏规划。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则上每个乡(镇)应有一所卫生院。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要按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人员”、“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安排政府举办的农村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和必要的医疗服务经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发展建设资金”。但至今,我县还有14个乡镇卫生院仍为早已过时的“集体所有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性质,更谈不上制定明确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规划。
三、对策与思考
1、把握卫生事业发展机遇、加快制定我县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已经正式出台,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是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国家扩大内需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应当把握机遇、及时谋划,抓紧以县政府的名义制定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与发展规划,以便及时对接、加快推进。
2、加大卫生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为了优化我县卫生资源的整体布局,避免两家县级医院在高端医疗设备、专业科室、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重复配置,同时也为了使政府能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负责办好县级医院,切实提高县级医院的网络“龙头”能力,建议将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进行合并,办公用房通过县人民医院现址改扩建解决。县中医院现址留作松源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妇幼保健所办公之用,富余人员通过健全松源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途径加以解决。另外,还可以将县妇幼保健所与县计划生育指导站进行跨部门整合,以提升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当然,上述合并整合,肯定会遇到上级有关部门及其他的阻力和压力,但为了使我县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趋合理,我们应当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良机,善于创新,敢为人先,敢于突破。
3、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确保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正常运行。建立健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是事关全县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政府应千方百计加大对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的投入,提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人头经费和设备购置及基建补助标准,落实乡镇卫生院“机构定性、人员定编、经费定标”,制定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扶持补助措施,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正常运行。
4、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县高级职称人才优惠措施,提高津贴标准,并适当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倾斜;二是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现有临时人员及社会上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资格人员的开发利用,适当放宽年龄及学历限制,采取卫生系统统一招考的办法,将那些熟悉业务并且安心基层的“乡土人才”吸纳到卫生人才队伍中来;三是有关部门及医疗卫生单位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规范绩效考核与奖惩,拉开收入分配档次,激励卫技人员爱岗敬业,安心基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