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打工仔”回家当“放牛娃”
前些天,长年在温州企业上班的吴礼林悄然回到百山祖乡黄皮村老家,这事引来村里人议论纷纷,“在城市上班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回到这穷山沟来?”然而让村民更不理解的是,吴礼林回家后和村里的养牛专业户吴礼银走得很近,正着手学习山地养牛。
黄皮村位于我县东部山区,是百山祖山下的一个小山村,该村有一片4000多亩的天然湿地,被村里人叫做“上下湖”,牧草茂盛,便于放牧,加之气候温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家畜饲养。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养牛,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潮兴起,全村300多人7成在外务工。
为了集约化养牛,去年村里办起了庆元礼银牧业合作社,推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分散投资、集中管理、集中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规模养殖100多头,年收益15万元之多,还带动了村里部分“留守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多元。
然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黄皮村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立足农村创新业”是他们考虑最多的问题。吴全芹原本在温州乐清打工,去年公司业绩不好,5月份便回家了。由于身体有些残疾,家里重体力活干不了,眼看村里有相当一部分农户靠养牛致富,也心动起来,于是就“突击”加入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养牛并不是吴全芹原先想象的那样,而是像野牛一样放养在指定范围内,不用整天看守着。从选种体检到防疫销售都由合作社“包办”。不到半年,他就成了村里养牛队伍里的“排头兵”,去年耕地服务、出售肉牛两项加在一起收入达2万多元,不比在外打工差。
“打工仔”回家当“放牛娃”在黄皮村迅速传开,像吴礼林一样的20多名返乡农民工赶紧到合作社咨询。“当前返乡农民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除了政府的养殖补助,合作社也正与金融部门联系为牧民提供小额贷款。”合作社负责人吴礼银告诉记者,目前有14名返乡农民工决定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已准备开展良种引进、牛舍改建、补料育肥、草山草场改良,为返乡农民创业建好平台。
|
来源:
中国庆元网
作者:
记者 陈栋 通讯员 谢善东
编辑:
陈芬
|
|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进入论坛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