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毫不夸张地说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记者从县统计局得到了统计数字,通过对庆元现在的一日与30年前的一日对比,你会发现串串鲜活而又令人惊讶的数字。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即GDP突破20亿元,达到209274万元,也就是说,庆元每天能“赚”573.4万元,而在30年前每天仅为8.8万元,足足增长了65.2倍。从数字中你还能看到如今的庆元速度,现在每过一天就能“打造”1/6个1978年的庆元县。
庆元更会“赚”钱主要是体现在工业方面的进步,2007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5:40.2:40.3,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2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与30年前相比农业不再唱主角。1978年,庆元每天创造的工业产值3.9万元,2007年则为658.3万元,增长168倍。
庆元人民会“赚”钱了,同时也更会“存”钱了。现在庆元人每天存款69.1万元,而1978年仅为1.34万元。通过对比还可以得到有意思的数字,现在7天的存款就可以超30年前一年存款。银行塞得满了,腰板自然也更直了,1978年银行每天仅贷出0.4万元,而30年后每天贷出75.6万元,为庆元人民的创业提供着资金保障。
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吃穿住行”上。1978年,庆元人每天“花”1.17万元,30年后,每天“花”36.5万元。1978年全县通车里程为256公里,到2007年底已达1180公里;平均每天有6383人乘坐客车、8356吨货物被运送,而30年前分别为734人与371吨。在保障电力供应方面,目前我县每天发电123.0万度,而1978年仅有5.5万度。也就是说不到一个月,就完成当年全年的发电量。
曾经遥不可及的家用电器,现在也开始“飞”入了寻常百姓家。2007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辆,拥有家用电脑40台。目前每平均2个庆元人就拥有1部手机,平均每天更是有90部手机出售。
发展与困难同步。可以清楚看到是,2007年人均GDP首超万元,这说明我县刚从低收入地区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人民生活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与发达县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对于我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等“先天不足”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奇迹。2002—2007年5年间工业总产值以年平均增长20.1%的速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