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县电力产业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电源建设趋于合理,电力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电网更加坚强,乡村实现户户通电;服务更加优质……我县电力的这一系列巨变,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庆元发展的历程。
小水电:从“自家经营”到开放办电
30多年来,我县小水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联网到联网,从自供不足到自供基本平衡、自供有余的发展过程,不断支撑着地方经济地健康快速发展。
我县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河流纵横、水能落差鲜明,已查明的理论蕴藏量为2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为25万千瓦。然而,到1999年大岩坑水电站竣工之前,全县仅有12座水电站,装机只有1.8万千瓦。
由于技术、财力乃至人们的认识等诸多原因,水电开发的步伐依然蹒跚。电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庆元水能,仍旧是一个藏在深山的宝藏,只待有人识得、开发,显现出其夺目的光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01年,我县被水利部列入全国“十五”期间建设的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之一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水电资源开发作为我县“十五”期间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积极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建设,一个以民营化为取向的办电热潮在全县迅速兴起,我县水电开发大步迈进,成果喜人。大岩坑水电站、黄水电站、冯家山水电站、南洋一二级电站、左溪一二级电站等电站相继投运。
2007年底,全县已建成水电站53座,总装机容量达17万千瓦。目前,在建续建水电站4座,装机1.6万千瓦。
电网:从“电灯不如油灯亮”到“户户通电”
盼电苦,办电难,用电贵,折腾着老百姓的心。因电费每度高达2元以上,而且时亮时停,“电灯不如油灯亮”的怨声载道,曾有村民们为此走了上访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地处偏僻的山村和偏僻村庄,仍不能用上电。通上电的村庄基本上是在以几十千瓦小电站为中心的小范围用电自供区,也由于当初的电网结构不合理及线路线径细供电半径大等多方原因而使村民家中购得的家用电器成了摆设,电灯还不如油灯亮。”1985年就进入电力部门工作的沈从和对记者说,当时全县人民都盼望着能用上电、用好电,过上节日一般的亮堂堂的日子。
承载着这样厚重的梦想,1999年开始,我县把“两改一同价”作为解决农村用电问题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累计投入3.52亿元,先后实施了一期农网改造、小水电自供区电网改造、二期农网改造和城网改造等工程,建成了11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出县通道3条、110千伏主干电网横贯县境东西两端,新建35千伏变电所4座,改造扩建35千伏变电所5座,彻底消灭了无电村。同时,农村用户电价平均水平由1999年前的0.8元/千瓦时,降低到0.53元/千瓦时,每年为农民减轻电费负担500万元以上。
山区农民有电用不上,有电用不起的情况得到根本改观,但在贫困的山区,还有相当数量的无电户们只能守着豆大的煤油灯,默默承受贫困生活的煎熬。2006年4月,一场消无电户的户户通电战役在我县打响。电力员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战高温斗酷暑奋战在一线,提前半年完成了施工任务,为全县最后10个最偏远自然村的87户无电户送去光明。
服务:从“电老虎”到“电保姆”
许多中老年人也许还会在记忆里留存着这样的印象:对电力人都要敬畏三分,不然自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断电了。电力人也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外号叫“电老虎”。
现如今,这样子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近年来,县供电局全力推进优质服务工作,先后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标杆单位”、“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单位”等荣誉称号,那个“电老虎”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可爱的“电保姆”。
从“电老虎”到“电保姆”,两个称呼的变化生动反映出了电力服务本质的变化。
近年来,服务着庆元6万多电力客户的供电企业,始终把优质服务视为企业发展生命线,当作一项“永不竣工”工程,全方位实施“以发展为中心、以诚信为重点、以育人为根本,强化公共服务,实现双赢目标”软环境建设,为客户提供真诚、快捷、方便的服务。各供电营业窗口还实现“一站式办公”、“首问负责制”、“绿色通道”服务,通过供电服务责任例查追究制度、供电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行风监督员聘任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努力实现优质服务工作可控、在控,闭环管理,使客户彻底摆脱了往昔“楼上楼下、左推右拖”的烦恼与无奈,“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办成一件事”已很平常。
与此同时,我县还率先在全市实行农村用电“销售、抄表、收费、服务”直管到户,取消中间环节收费,彻底杜绝了“承包、摊派、搭车”收费现场。
2004年10月,还开通了“95598”客户服务系统,市民在全县每一个角落,只要拨打“95598”服务热线,就能及时得到贴心服务。
“无电不工、无工不富”。丰富的水电能源、优质的电力服务加速了“工业强县”战略的进程。我县电力产业也将伴随着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