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安委员代表县政协工业经济委员会的发言
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高地、三个翻番”的战略部署。根据这一战略部署,要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群作支撑。根据我县近些年工业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我县经济区位特点,应抓紧启动实施“亿元企业”工程,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育主导产业,以形成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群,全面提升我县工业化水平,使我县工业从“低小散”时代迈向“小巨人”时代。这是在我县用地瓶颈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加快工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一、实施“亿元企业”工程的意义
(一)实施“亿元企业”工程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我县工业总量不高,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少,产业链未形成,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缺乏辐射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亿元企业”所占比例极其有限。据县统计局统计,2007年度,我县“亿元企业”只有浙江梦天木业有限公司、庆元县电力公司两家,工业总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个百分点。众所周知,“亿元企业”在自主创新和装备水平提高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进一步发展和承载大项目的能力,能够通过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整个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推动产业发展;能够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兼并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实施“亿元企业”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效益好、速度快、环保优、能耗低”总体要求的关键所在。
(二)实施“亿元企业”工程是进一步实现我县发展战略的需要
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深得人心,受到全县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亿元企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亿元企业”发展好了,工业强县才能成为现实,工业反哺农业才能落到实处;“亿元企业”发展好了,全县的经济实力增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就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实现才有可靠的保障。
(三)实施“亿元企业”工程是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需要
一头猛狮的威力胜过一百头绵羊。一个“亿元企业”的产能和效益往往可以超过几十个小企业,既可节约土地、集约生产,又能提高效益。我县与发达地区相比,面临着“补课”和“赶趟”的双重任务,如果没有一大批“亿元企业”作支撑,那么我县的双重任务和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将更加艰巨。
二、实施“亿元企业”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随着我县“二次创业”的不断深化,许多工业企业正逐步从幼少儿期向青壮年期转化,象双枪竹木、吉安木业、三禾竹木、佳缘竹木等企业都有具备成为“亿元企业”的实力。但要成为“亿元企业”,还有许多路要走,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许多制约因素需要突破。
(一)发展空间不足
一是国家严把土地闸门,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二是我县虽然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农保地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政策处理难度大,土地供应量不足,土地杠杆作用发挥不明显。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企业开工生产,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土地空间不够,厂房狭窄,很难发挥其效益。
(二)企业融资难
一是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国家严把信贷闸门,货币政策频繁出台。去年年初至9月底,国家已7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企业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并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二是我县的金融环境较差,各大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不高,一般为几百万元,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人才短缺
一是缺乏高管人才和技术人才。就目前而言,我县的工科技术人才奇缺。据了解我县工科类工程师不多,企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比较稀缺,大部分是外聘人员;还有外贸人才、财务人才、职业经理等人才与实施“亿元企业”工程也不相适应。二是缺乏产业工人。我县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用工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就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来看,我县企业缺工达2500多人。
(四)技术创新能力弱
“亿元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水平,有自己独特的科技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高。而我县大多数企业为原材料加工企业,技术门槛比较低,没有形成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缺少技术研发人员。
三、对实施“亿元企业”工程的建议
(一)立足选大引强与扶大育强并举,形成产业集群
一是选大引强。要改变过去那种有商便招、有资就引的旧有招商引资模式,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对接沟通,抓住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机遇,立足“选大引强”,集中力量选择引进装备技术优、产出能力高、产业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二是扶大育强。选择一批条件较好、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成长型规模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持鼓励做大做强,培育成技术装备先进,自主创新及市场竞争力较强,产值上亿的龙头骨干企业。三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块状特色经济,形成高产能产业集群。力争在工业产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10年内全县亿元工业企业产值达到或超过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的一半。
(二)强化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各部门单位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必须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服务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县里出台的政策,绝不能在执行中走样变调。同时切实开展行风政风督查,加大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要继续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畅通绿色通道,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三是要定期研究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实行一厂一议、一事一议、一厂一策。
(三)增强破解难题的能力,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一是努力破解土地制约问题。学习龙泉和丽水水阁经济开发区拓展空间的经验,向溪滩淤地、低山缓坡要空间;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大力实施“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土地;采取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提高投资强度和采取厂房加层、空间挖潜等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要努力破解资金制约问题。要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和山海协作工程机制,切实提高政策和资金的使用效率。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合作,主动寻找与金融部门共同发展的结合点;引导金融部门强化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意识,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保障有市场、有效益、成长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我县企业上市融资。
(四)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着力服务企业发展
一是行业商会要积极主动规范行业行为,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担保、学习交流、权益维护等优质服务。处理好企业之间的配合与竞争、行业间衔接与辐射的关系,加强行业间的沟通与合作,避免同行的恶性竞争。二是现有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就业服务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加大为企业服务的力度。同时要建立和培育各种中介机构,如外贸出口代理机构、市场营销机构等。
(五)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切实提供智力支撑
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评价等人才资源开发政策体系,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引进人才。切实解决好企业高管和技术人才的家属就业和孩子入学等问题,并给予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另一方面是以商会名义与县职业中学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模式培养产业工人,解决“技工荒”问题,并做好职工再教育培养,解决劳动力素质不高的问题。
(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致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二是要帮助企业与高等院校、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形成强大的科研开发体系。三要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引进工作,通过消化吸收,迅速跟上发达地区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