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驾第 陈士平摄
聿新堂门前的上马石 陈士平摄
聿新堂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古民居,吴道揆于明万历初期(约1573—1578年间)修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聿新堂门口有两块上马石,我们不难想象当年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情景。正厅右旁厅厢房壁中有一窗口,据说是传送公文的地方,甚至可以把文书直呈皇上(宋代通判有这个特权)。聿新堂的主人吴道揆,生性豪爽,仁慈忠厚,义行乡里,为人称道。明朝通往政和县岭腰乡的道路,尚属羊肠小道,吴道揆独自出资筑路40里,于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由于他热衷于修桥补路,扶弱济贫,终于积善成德,口碑载道。万历元年捐田36亩办学,府台道台为表彰他的义举,赠“尚义”匾(现存),吴道揆还首创“书田”物质奖励,世代相传,书田达200多亩,使得大济村书香永继,代有显人,其子吴儒、吴俸、吴伸皆是当时朝中重臣。
堂内有“别驾第”的古匾一块,原在门口上方,是时任处州知府许国忠赠给广东瑷州通判吴俸(吴道揆之第三儿子)的。“别驾”官称始于两汉,为州府长官的从官,称别驾从事,七品官,宋后改称“通判”,故吴俸的府第被同僚称为“别驾第”。吴俸为官清正,爱民如子,任职期间,兴学校、改礼俗、铺道路、凿井泉,设市贸易,屯田积谷,民丰粮茂,百姓都得到中原文化的教育,深得百姓爱戴,立碑云“人道我公清似水,我道水清不如公”。后遭谗言,辞官回乡,当地百姓倾城相送,拉住车马苦苦挽留,并寄赠“国虑无双”匾额,遥表崇敬(《广东省通志》有传)。吴俸回乡后,主修宗谱,修建文昌阁、济川门,立傩会社田,鼎力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