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400多年前的明代,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的假太子案。而这起假太子案,又与庆元县一个名叫吴伸的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吴伸(公元1568~1621),字直卿,号起龙,庆元城镇大济村人。吴伸从小就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长大后学识愈益渊博,长得十分英俊,富有胆略。他曾经随兄长吴俸去过辽东。38岁那年来到京城应试,取得功名,被派往陕西苑马寺开城当监正(负责繁殖马匹的基层官员)。吴伸到任之后,即致力于革除时弊,提出了十多条改革史治的积极建议,按察使史一本看了十分欣赏,称他“才可远驭,力堪长驱”。意思是说此人很有才能,堪当重任,譬如让他驾驭良马,可以跑得很远很远。
就在这个时候,陕西三原张村里地方有个名叫李尚迁的刁民,平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经常跟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往来。后来通过别人介绍到织造府当差,一次奉派去京城送货,无意中打听到皇宫里的一些隐私秘闻,就打起坏主意,偷偷摸摸跑到平凉府一个叫做兔林沟的地方躲藏起来,假称自己是避难太子。一面串通一个名叫陈应魁的不法僧人,冒充作京城万寿寺的老和尚,假称奉皇太后李娘娘的密旨,前来寻访太子。见面后,老和尚拜倒在地,装作十分恭敬的样子,口呼千岁,以迷惑围观群众。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一传十,十传百,都说是太子落难,大家争着送好酒好肉供养他。当地人带他去平凉府,知府不敢接案,推说“这是皇家的家事,自己不便管。”将他转送到韩城府。韩城府又借口事属地方,同样不予接收。李尚迁见两地府官互相推诿,没有人敢怀疑自己的身份,胆子更大,越发肆无忌惮,信奉巴结他的人越来越多。地方官施应宠为了巴结他,把他请了来,热情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凉州府。这时的李尚迁更加胆大包天,跑到富户苏家济家里,送上汗巾作为定婚礼物,册封他的女儿为西妃,又娶某女为东妃,改称此女所居的地方叫做皇后川。还乱封某某人为内阁丞相,某某人为锦衣将军,自愿前来跟随给他当侍卫的,多达上百人,气焰十分嚣张。李尚迁甚至狂妄到手执名片,到军门外求见驻军将官,说是要借兵回京。
消息传到吴伸那里,吴伸怒不可遏,拍案而起,说:“哪来的混帐东西,居然敢这样无法无天!”立即派遣差役将李尚迁抓了起来,关进监牢里。身边的人都谏阻他不可这样做,说:“这件事凉州、韩城两府都不敢管,你一个小小芝麻官,管它干嘛?万一出了差错,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啊!”吴伸回答说:“我观察过这家伙的体貌气质,一点不像太子的样子,那个僧人也不像安分的老和尚,他们还说是靠秤钩吊着才逃出紫禁城,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是真是假已经很清楚了。听任他们这样胡闹下去,要出大乱子的!即便真的是搞错了,担罪责不过是我一人。只要于国家有利,掉脑袋也值得!”马上起草报告,将详细情况上报苑马寺的主管官,建议严加法办。即便这样,受骗的群众仍然纷纷为李尚迁鸣不平。李尚迁被押解上路那天,有当兵的跪在路边给他穿鞋,有读书的人跪着给他穿袜,甚至于还有一些流寓陕西的皇亲国戚,也早早等候在路边,给他送酒供食,还公然口出怨言,咒骂吴伸“糟蹋咱们皇家的人!”同事们也深表不满,指责吴伸此举是多管闲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引起了上面的重视。不久,上面下来批示,责成府县共同侦察,限期彻查谋逆之罪。经过审讯,李尚迁终于招了供,承认假冒太子的事实,最后被判了死刑。
吴伸最先揭露了这起假太子案,防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应该说是立下大功的。可意想不到的是,后来竟遭到当权者嫉妒,非但不给报功,反而千方百计陷害他,给他穿小鞋。吴伸考虑自己职位卑微,且目睹官场险恶,既已得罪了上司,遭报复是早晚的事,反不如回家安稳。打定了主意,就毅然辞官还乡,并给自己取了个号,叫做“葆真子”。
回乡后,他扩充园林,构筑亭台,一心植树种花和教育子侄攻读诗书。于此同时,为防备仇家报复,还亲自主持开挖地道四处,此事大济《吴氏宗谱》有记载。
大济村中发现过不少古地道,这些地道到底起的什么作用,又是何人所建,以及什么时候建造的,至今仍是个谜。不过有一点倒似乎可以下结论——有关神秘地道工程的建设,破获假太子案的吴伸,肯定是作出过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