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我们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周边县市寻求快速发展,竞争必将日趋激烈;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将在较长时间制约我县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还有不少困难。但也应该看到,“二次创业”奠定了扎实基础,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生态环境优势逐渐显现;随着交通、电网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区位劣势将逐步扭转;“谋发展、求跨越”已成共识,全县上下创业热情高涨;我县联接“长三角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后发潜力日显巨大;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我们正进入发展“黄金机遇期”。
根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一个中心、三个高地、三个翻番”的战略部署,“谋求发展再跨越,推进社会更和谐”将成为下一届政府工作的主题。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区位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建设富有特色,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凸显活力,文化事业日趋繁荣,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建成浙南闽北边际区域中心,为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要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人均GDP突破18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优化到15:44: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20%,年均降低率确保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庆元实际,以打造浙南闽北边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地、华东区域性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胜地、中国食用菌生产研发集散基地为抓手,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走符合我县实际的跨越发展之路。
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做大做强。没有总量,就谈不上结构,更谈不上质量,面对欠发达的最大县情,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首先在做大总量上下功夫。突出项目带动,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努力改善发展质量。要特别强调合力兴工,寻求工业新突破,不断做强县域经济。
二是体现又好又快。围绕跨越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做到好在快前,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努力追求经济运行质量。做到好中求快,要优中求进,努力使我县经济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做到好快并重,既要提升质量,更要加快发展,做到质量与速度的高度统一,全面实现“一步跨越、两大突破、三个翻番”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重视民本民生。着眼民生问题,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农村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注重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要突出“六个坚持”:
(一)坚持投资拉动,加快壮大经济总量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针对欠发达现状,更要重视投资拉动,更要体现政府主导。要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和发展质量,进一步拓展投资领域和空间,确保“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额突破60亿元。
抓实抓好重点项目。以提高项目报批率、供地率、开工率为目标,抓好重点项目的前期、落地和政策处理,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攻坚能力。投资20.9亿元,加快我县入闽通道、出海通道和公路主骨架网建设。完成龙庆高速公路庆元段及支线建设;启动54省道菊水至后山桥段、庆景青公路庆元段二级改建和兰荒线改造;继续实施“康庄工程”,“十一五”末,等级公路通村率和路面硬化率达到94.2%,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396公里,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73.6公里。投入1.8亿元,兴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高电力输出能力;新建或改造一批输变电工程,形成较为合理的电力网络。结合中小流域治理、防洪减灾,合理开发水电资源,总投资4亿元,新增装机容量11万千瓦。继续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加快河道整治及防洪堤建设。摸清资源家底,尽早完成矿藏勘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培育旅游产业。突出大景区理念,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网络为重点,围绕生态、文化两大主题,加大旅游开发和投入力度,集中打造“神奇百山祖”、“梦幻古廊桥”、“中国香菇城”、“菇乡进士村”四大形象品牌。整合内外两种资源,主动承接周边景点辐射,联合打造“东南名山游”和“浙闽风情游”;精心组织访浙南名山、探“三朝”古迹、走红色之旅、赏生态景观、寻香菇之源等精品线路;加快县城旅游接待中心建设,提高旅游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发展。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开发参与性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休闲配套产业。深入挖掘菇乡文化,丰富区域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建立旅游信息及公众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庆元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逐步建成浙南闽北旅游的重要中转站和核心区。“十一五”末,实现旅游收入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
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坚持以二产突破带动一、三产业加快发展。抓好一批有利于壮大经济总量的工业项目,切实增加有效投入,促进区域经济组织集群化,努力建成浙西南汽摩配件、绿色食品、精细木门、竹业、水电、笔业六大产业基地。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壮大“菌、竹、果、茶、烟、蔬”等支柱产业,建设高效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投入1亿元,以科技研发为重点,立足精深加工,做强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实现投资12亿元,建成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扶持发展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产业,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
(二)坚持工业优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要坚持新型工业化方向,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迅速壮大工业经济。到“十一五”末,工业累计投资达1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狠抓园区平台建设。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完善责任机制、效率机制、创新机制,抓管理,强服务,坚定不移合力兴工。坚持留足空间、合理布局、集约利用,投入2亿元用于园区规划和设施配套,形成“一区多园”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四镇一线工业走廊,推动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盘活闲散土地和部分集体、国有企业闲置厂房,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关联密切的企业向园区集中、各类资源要素向园区流动,把园区建成现代制造业聚集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先导区和特色生态和谐园区。“十一五”末,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0%以上。
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强化机遇意识,处理好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地企业、做大总量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招商引资中的产业和企业、资源性和非资源性、招商和选商的关系。一手抓培育,一手抓规范,坚持绿色环保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汽摩配件、五金机电等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大、科技含量高的非资源性产业,稳步提高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
努力破解要素制约。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积极应对工业用地政策新变化,全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保障我县工业用地需求;合理开发低丘缓坡,引导企业内部挖潜,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大重点工业项目的信贷推荐力度,推动实施企业贷款联合担保方式,探索建立政府扶持的社会化融资担保体系,激活民间资本,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加快“杉改竹”工程,支持引导建立县外、省外原材料供应基地,保障原材料供应。建立企业用工服务平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劳动力转移,开展订单式培训;转变人才使用观念,借智生财,借脑发展。
(三)坚持城乡互动,扎实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新型城市化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协调城乡发展,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逐步缩小差距,形成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推进新型城市化。重视县城和中心镇的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城市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建立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的利益调节机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科学制定下山脱贫规划,引导欠发达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民逐步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有序转移,促进人口内聚外迁、农民转产转业和重点村镇建设。到“十一五”末,城市化率达到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528”行动,确保投入年均增长20%。结合地质灾害避险和生态移民,投入5.8亿元,实现5120户1.9万人避险和4000户1.5万人移民。以改善农村环境为载体,加强农村交通、电网、水利、通讯、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做足山上、水中、田间文章,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途径,发展农村科教、卫生、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拓宽农村培训领域,开展农民农业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创业和务工技能。以引导农民转移致富为方向,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增加非农产业的就业岗位;切实解决下山农民的居住、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问题,确保农民能下山、居得安、早脱贫、快致富。
(四)坚持统筹协调,努力增进社会和谐
环境关系到投资者的信心,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营造安全、安定、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坚持“生态立县”,严格控制污染型项目审批,消除结构性污染。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监管水平,探索建立生态建设考核绿色GDP核算机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评价体系。积极开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加强百山祖保护区、巾子峰森林公园和双苗尖湿地草甸保护小区建设。开展水源涵养林、沿溪沿路景观林和生态公益林的培育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100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82.4%以上。加强对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促进林、水、电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协调开发。倡导绿色消费,推广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节水节电技术,构建节约型社会。
着力提高全民素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特别是法纪观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传统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发展基础教育,投入1.1亿元,建成城东中心学校,扩建屏都中学和屏都镇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拓宽全民受教育渠道,加快科学技术普及。创新文化发展体制,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市场监管,发展民办文化,鼓励文化创新。加强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工作,大力培育生态、香菇、廊桥等菇乡特色文化。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体系、设施、学科和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城乡卫生医疗事业;切实做好疾疫防控和食品、药品监管;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深入开展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创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工作,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高度重视年收入1500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工作,发展慈善、助残事业,构建优抚福利、社会帮扶和慈善援助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增强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平安庆元”、法治庆元建设。加强国家安全、“双拥”工作和国防建设。继续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做好民宗、侨台、气象、档案、史志等方面工作。
(五)坚持动力培育,不断积蓄发展后劲
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庆元发展的动力源泉。要精心谋划科学发展格局,构建落实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重视规划引导。精心编制县域总体规划,按照中心城市发展区、西北城镇发展区、西南工业边贸区、百山祖生态旅游发展区和东部生态建设区五大格局,重点发展西部低海拔地区,科学开发东部高海拔地区,加快“小县大城”、西部工业走廊和安溪集镇建设。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规划的协调、衔接和实施保障,提高实施水平,确保整体执行成效。
创新体制机制。积极稳妥地深化公共财政体制、国资经营管理机制、投融资体制、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及人事制度等方面改革,加大财政向统筹城乡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并完善土地、山林使用权流转新机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卫生领域体制改革。推进政事分开,加强社区和其他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继续推进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
优化产业结构。重视引进、消化和吸收利用,把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与优化本地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改造提升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竹木加工和制笔等传统特色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产业间联系,扶持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促进“抱团发展”。营造公平宽松的创新环境,形成合理完善的服务体系,充分释放创造能量;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用足用好本地人才,吸纳引进外地人才,改善人才培养环境和选任机制,蓬勃开展创业活动;强化科技支撑,确保科技投入逐年较大增长,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积极性,培养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业实体,不断涌现创新成果。
(六)坚持开放推动,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大开放的新形势,容不得我们坐等观望。要着眼于主动融入,进一步确立新的开放观念,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抢抓开放机遇。积极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进一步增强主动融入意识,不断深化“开放兴县”。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主动对接“百亿帮扶致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和“山海协作”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长三角”、“温台金”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合作。
实施开放战略。以更加开放的观念和胸怀,不避不讳,广开言路,正确引导群众理解、支持改革的主动性、创造性,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服务开放和促进开放水平。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进行合作与竞争。拓展开放领域,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柔性用人,借梯登高,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共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建设外向型经济。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本溢出机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吸纳外来投资。加强产业项目包装,注重定向招商与产业招商相结合,面向周边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引进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投资业主。实施农副产品、竹木制品等优势产品出口战略,促进外向型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制,培育外贸骨干企业,发展外贸出口主体。到“十一五”末,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500万美元,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