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庆元   正文
【潮新闻】潮声丨走进深山老林,探访为什么这个地区频频冒出新物种
2023年05月22日 09:55来源: 潮新闻 作者:全琳珉 朱亮羽
原标题:潮声丨走进深山老林,探访为什么这个地区频频冒出新物种

  茂密的树林中,胖乎乎、伞状样的蘑菇趴在干枯的树皮上,惹人喜爱;

  棉被一般厚的落叶上,几株矮小的灌木分布其间,它们的叶子边缘都有着小小的“细齿”,散发着植物的清香。

  这些神奇的生物,都是丽水近日发现的2个新物种,分别是百山祖元蘑和细齿茵芋。

  近年来,丽水频频为地球大家庭“添丁增口”,越来越多新奇的野生动植物进入公众视野。2020年以来,丽水已先后发现了20个新物种。

  为何丽水总会冒出新物种?新物种的发现对普通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今天,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就在几天前,潮新闻记者跟随专家走进深山老林,在寻找新物种的旅途中探究其中奥秘。

  新物种频频露面

  在丽水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小溪在山间蜿蜒而下,叮咚作响。蹲在溪边仔细聆听,就能发现流水声以外,有着另一种奇特的声音。

  这种“唧—唧—唧—”的叫声缓慢而又有节奏,蹑手蹑脚循声而去,发现石缝间有一只个头很小的蛙。

  它只有大拇指的指甲盖那么大,背面有一暗褐色的X形花纹,周边散布着多枚粉色的疣粒。由于全身都是棕色,它几乎与周边的石头融为一体。

  这就是2020年12月,丽水对外宣布发现的一个新物种——百山祖角蟾。

  新奇小动物的发布曾轰动一时。但丽水人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在发现百山祖角蟾之后,从水里游的、地里爬的,到树上长的、空中飞的,各类新物种的发现一发不可收拾。

  2020年,丽水全年发现的新物种只有两种,到了2021年,就增加到6种。去年更是再进一步,增加到9种,数量傲视全省。

  新发现的物种多,不代表认定的过程很容易。

  “叮咚——”5月11日下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文飞的手机,收到了一张来自百山祖龙泉片区的照片,照片上显示的是一种蘑菇。

  “林所,这蘑菇你见过么?”“还真没。”在翻遍各类专业书籍,与同行反复鉴定之后,林文飞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新物种。他当即就从杭州赶到丽水,匆匆休息一晚就早早进山采蘑菇去了。

  据悉,认定一个新物种,需要先采集到该物种足够的样本量。一方面用来做实验提取分子数据,另一方面用足够的数量证明其确实存在。从样本提取分子数据之后,需要将数据导入到全球生物分子数据库中进行比对论证。只有证明分子数据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才能认定这是一个新物种。

  在这个过程中,采集样本这个环节最令人头疼。“物种不会静静等着你去采,像蘑菇这样的生物,不仅长的地方很隐蔽,生长时间也很随机。有的品种长一天就消失了。”在落叶铺就的山路上,林文飞拿着一根木棍在树丛中开山劈路,健步如飞。

  林文飞也是丽水前不久公布的新物种百山祖元蘑的发现者。他告诉潮新闻记者,其实在2022年1月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百山祖元蘑,但由于采集的样本数量太少,不足以证明这是一个新物种。

  “那会已经是元蘑生长季节的末期,我们迟迟找不到足够的样本,到了春天才又发现了它的踪迹。”林文飞说道。

  植物样本的采集尚需要碰运气,动物样本的采集更需要十足的耐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延庆是百山祖角蟾的发现者之一,回忆起当时采集样本的情形,就换上了“痛苦面具”。

  “这种蛙个头小,喜欢躲在石缝里,又有伪装色护体,肉眼就难以辨别。”吴延庆说,当时发现百山祖角蟾的时候还是一个下雨的晚上,视野很差,他们一行三个人只能听声寻位,在水里摸索了几个小时。

  百山祖角蟾的胆子很小,只有在人离开的时候才会鸣叫,吴延庆和同事打着手电,在水里来来回回走了几十次,才确定一只百山祖角蟾的方位。

  “一只是不够的,至少要七八只,还得包括雌性和雄性个体,所以我们当时又蹲守了三个晚上。”吴延庆说。

  为什么丽水频频发现新物种?

  在全球变暖、植被退化的当下,人们更习以为常的是物种灭绝的新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网站上,就赫然写着一行触目惊心的数据:超过42100种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不少专家也跟潮新闻记者透露,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比起新物种的发现,物种的灭绝速度要远远快于新物种的发现。

  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何丽水还能频频发现新物种?

  “一个新物种的形成时间往往以万年计。丽水发现的这些新物种本来就存在,只是当地人不知道它们是新物种。”吴延庆说。

  跟地球已经存在了40多亿年相比,人类才出现多久?对于地球上的未知生命,人类了解得远远不够。

  而丽水突然冒出来这么多的新物种,还是与当地加大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力度有很大关系。

  2019年以来,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丽水学院等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组成了1200余人的强大技术团队实施丽水市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

  从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调查团队历时30余个月,对生态系统、维管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水生生物、陆生昆虫、大型真菌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多个类群开展了调查。

  除了调查强度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让新物种认定变得更细致。

  据了解,以前,新物种认定主要看其形态特征是否与已知的近缘种有显著区别,与其是否有生殖隔离现象等。但其实很多物种看似与近缘种相似,也没有确凿的生殖隔离证据,两者的分子数据却有着显著差异。随着分子鉴定技术的发展,很多原来属于已知物种的,就会因分子数据的不同被认定为新物种。

  这么看来,丽水频频发现新物种仅仅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调查强度的提升?专家们并不这么认为。

  “发现的前提是要存在。只有生态环境好了,这么多新物种才能保留下来,等着我们去发现。”瓯江小鳔鮈发现者、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工程师朱滨清表示,丽水整个地区的生态禀赋本身就高,加上各方面保护措施又很给力,让物种的栖息地被保留得很好。

  以瓯江小鳔鮈为例,虽然它是2022年3月正式发表的新物种,但它的存在由来已久,其形态特征与福建小鳔鮈十分相似,很多鱼类爱好者都见过。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环保意识也在显著提高,现在大家一看到毒鱼电鱼就马上举报,对水域的保护意识大大增强。水域受到了严格的保护,瓯江小鳔鮈这样的常见鱼种才能生存下来。”朱滨清表示,现在他去当地水域采集样本,还经常被群众举报是偷捕的。虽然都是误会,但他还是为群众的保护意识而高兴。

  当地群众对未知物种的好奇心,也会无形中增加新物种的发现几率。

  近年来,在丽水进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专家们,会经常收到当地群众或爱好者拍下的各类生物照片,询问这些物种的名称,这为调查工作提供了不少线索。

  “现在我们做研究工作,当地群众和自然爱好者也向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做到调查工作深入群众。”朱滨清说。

   哪怕是蚊子,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在丽水这几日的行程中,潮新闻记者一直带着一个疑问:

  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发现一个新物种当然是令人振奋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除了满足猎奇心理,它还能带来多大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对寻找新物种如此热衷?

  业内专家表示,新物种的发现事关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从短期看,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没什么影响,但消失的数量多了,就会量变引发质变,致使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丽水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当地人告诉潮新闻记者,以前的丽水是有老虎的,但随着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的影响,老虎在丽水已经难觅踪影。

  这就让老虎原本的主要口粮——野猪数量激增。野猪的繁殖能力极强,一胎可以生十几个,加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野猪身上有保护动物的“免死金牌”,大家拒食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如此情形之下,野猪种群的数量不断扩大,甚至泛滥成灾,给当地经济活动造成了一定损失。

  “每一样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哪怕是我们深恶痛绝的蚊子,也关系到青蛙、壁虎等动物的口粮。生物多样性价值实现的前提是保护,保护的前提是发现。”吴延庆表示。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没有人类,地球也会生机勃勃,但人类离开了地球又能走向何处?探索新物种、拯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必然的选择和责任。

  自1992年联合国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积极努力。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和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一直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

  据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已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还陆续发布《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完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国家战略区域180多个县级行政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基本掌握生物多样性总体情况。

  但眼下,全球生物多样性形势依旧严峻。国家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曾明确表示:“迄今为止,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显示,自1970年以来,全球受监测种群的动物数量减少了69%。

  科学界普遍认为,目前是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最大的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如果再不对这种“加速度”的趋势采取措施遏制,到2070年,地球可能会失去其三分之一或更多的动植物物种。

  据了解,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中国领导大会达成了历史性的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一揽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眼下,是时候化“协议”为“协力”,继续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只有人不负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方能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施湉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