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我与你相遇在文字里
2015年06月10日 08:51   来源: 中国庆元网-菇乡庆元   作者: 叶小伟  

  第一次认识郭敬明,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与文艺靠点边的男生女生,几乎人手一本《梦里花落知多少》,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不禁联想:是怎样一位心思细腻,妙笔生花的作者,能写出如此扣人心弦的故事。而后来的一部《悲伤逆流成河》,让我心疼男女主人公的同时,也不禁心疼起你来,心里该是承载了多少悲伤,笔下才有这样悲伤的故事。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们总是这么以为的。就这么以为着,走过了青涩懵懂的高中时代,一如我对你的认识,到后来证明,也是懵懂的。

  第一次看见郭敬明,是在“快乐大本营”上,矮小的个子,瘦弱的身躯,却有着灿烂明媚的笑容,与主持人插科打诨,游刃有余,完全没有小说里的那种淡淡的忧伤。于是,我好像对你有了新的认识:是明媚开朗的外表下,内心偶尔有点小忧伤。

  再一次走进郭敬明,是由他导演的《小时代》电影在各大影院热映的时候。华丽的场景,剧中演员们张扬的个性,仿佛都在对观众诠释着另一个你。外表虽然瘦弱,却有着一颗强大的内心。对作品精益求精,对演员严格要求,敢于尝试,敢于突破,超越自己。这是又一个你。

  所以,与其说“文如其人“,我更愿意相信:《梦里花落知多少》也好,《悲伤逆流成河》也罢,甚至那么多你的作品,都无法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你。那些只是你生命的某些部分在某些时候的呈现罢了。真实的你更加精彩,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我与你,相遇在你的文字里。但那也只是“相遇”。

  都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很多文章确实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作者思想的表达,但是仅凭文章断言一个人的品行,是否太过武断?

  所以,“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也好,“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也罢,我更愿意把文章作为认识作者的一个平台,而不是判断人品的一个标准。人品的概念,太深刻也太广泛,不是仅凭一个人的文字可以判断出来的。

  陶渊明品行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从他的文字中可见一斑。但四十多年的官场沉浮,又岂是一个品性恬淡之人会选择去经历的?

  文之为物,只是让我们透过它窥见作者的某一部分,要全面认识,需要更多的了解。

  但是,感谢有那么多好的作者和好的文章,让我与你们相遇在文字里。我愿走近你们,发现更多美好,汲取更多能量。

  我与你相遇在文字里,但那只是“相遇”。

(编辑: 陈沛沛 )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