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辩证看“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2015年06月09日 08:58   来源: 中国庆元网-菇乡庆元   作者: 张维芬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一句古语,能够流传并为众多人认可,足见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观、不同的看问题角度以及不同的功利心理,都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世代流传的观点。因此,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认同“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认为人的品性往往在说话作文中体现。文字是人思想的表述,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格调。而说话则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脾气,性情平淡的人往往说话平和、轻言软语,而性情暴躁的人往往说话急促、声高气急。这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现象,是我们认识一个人并判定一个人性格脾气的最初印象,也是人们之所以认同“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最直接的感观和经验的积累。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的性格品性也会受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社会价值观、从众心理等。生活是美化的艺术,艺术是生活的提升,从不同的角度看,生活中的苦、累、脏有可能就是艺术家讴歌的美,就是画家笔下充满质感的劳动场景。再者,从人的本性来看,总是会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示人,而把有瑕疵的一面掩盖起来,这样的结果是“言不一定完全代表心声,文也不一定完全体现一个人的品性”。

  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前,人的思想远没有现在复杂,物质贫乏年代的社会价值观还是以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为主,人的功利心理远没有现在浓重,那时候出现了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他们身上,“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就是最好的印证。而现在不少创作过许多优秀作品的名人名家中,却不时有负面报道,遭人诟病。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作品的文雅并不能证明作者为人的高尚脱俗,而一些看上去似乎显得低俗的作品其作者也许就拥有高尚的人格,作者只是把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以艺术的形式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从众心理也是影响人品性的一个因素。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在富丽堂皇的环境里,没有人会随地吐痰。而在一些比较杂乱、肮脏的环境中,却很自然地会随地吐痰,更没人会刻意地去注意是不是随地吐痰。仅从这两个场景中的表现是不能完全看出一个人品性好坏的。

  因此,“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实际上受环境、价值观、功利心理、从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言与心声、文与品性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相互背离或者部分背离的。我认为,对“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古语,应该辩证地看待。

(编辑: 陈沛沛 )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