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浅谈艺术家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关系
2015年06月09日 08:58   来源: 中国庆元网-菇乡庆元   作者: 叶余新  

  编者按: 2015年“龙溪红茶”杯高考作文体验赛,在县文联、县作家协会、庆元中学、庆元职业高级中学、城东小学等全力支持下,已圆满完成。该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文学爱好者以及在校师生的关注,他们积极报名,热情参与,6月7日下午云集一堂围绕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在1小时内奋笔疾书、直抒胸臆……这里,我们选择部分参赛作品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今年我省高考语文作文题是材料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金代元好问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两种观点对艺术家的作品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进行了不同的写照。

  谁不是从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被现实折磨成一个心机深重的疯子,从此以后,我的世界与你无关,你的世界我也只配旁观。

  艺术家是感性思维见优势的群体,充满个性的张扬。个性是个人自由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只有经过佛家的四谛:“苦、集、灭、道”才能涅槃为真正的一个人。人从无知到有识,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经验的积累,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实践,但人是有思想的,趋利避害是动物性的特征之一。比如,《诗经》启了现实主义的先河,屈原的《离骚》开了浪漫主义的渊薮。说现实难免令人感到无奈与痛苦,那么就寄托山水,倾心明月与风雪。李白上承屈子,高山大河想象无极,杜甫师承诗经,民瘼痛苦笔下有情。所有这些,是与“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相呼应的,艺术家的性格,人生经历化为千古不朽的诗篇,很好地诠释了第一种观点。

  南北朝的庾信所作《枯树赋》中有“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叹,庾信文章千古流传,但他活在国破家亡之中,却要背井离乡,北面事主,人格矛盾不可谓不深。看其文章,应该是一个心口如一,忠贞不二的人,看其苟活,却缺少了忠臣不事二主的勇气,人格却又大打折扣。

  身为程朱理学大师的忠实卫道士朱熹,埋首《四书集注》,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自己却妻妾成群,兴之所至,连丫鬟也不放过,是一个典型的人格分裂者,心口不一的人。其人品与他的“胜日寻芳泗水滨”等作品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的主题格格不入。

  所有这些,亦都证明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也就是说其作品高雅,其人格却低劣,这证明了元好问的观点。

  苏轼为中国文学的伟大代表之一,他一生宦海沉浮,经历无数,官场的黑暗与现实社会的残酷没有打垮他。因为他深深懂得人生的道理,以儒家为梯级谋求仕进,以佛家慈悲行政牧民,以道家修心寄情山水,解脱人世繁杂和痛苦。高亢之时,可作大江东去;静夜之时可把酒问青天,到赤壁领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妙;闲散之时到农村看“牛衣古柳卖黄瓜”。其作品写得真诚感人,正是他一片坦诚的具体表现,是欢乐决不藏着掖着,不吐不快;是痛苦,必将如大江倾倒,引吭高歌。这是一种真性情,真感受,是真丈夫的写照,他将一个人的赤诚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而不仅仅是作为艺术家。

  当然,苏轼的痛苦与感受最清楚的只有他自己,也许他为人并不脱俗,但作品脱俗;也许他作品脱俗,正是由于他人品脱俗。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其作品格调与人格若要高度统一,只有扎根于大众,向社会汲取养分,磨砺自己,不卑不亢,不入流俗,进德修业,才会成为作品格调趣味与其人品都很高的泰山北斗。

(编辑: 陈沛沛 )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