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居千里外 美食一筵中 ——隆宫乡里源村新安江水库移民60周年“家宴”掠影
2024年12月26日 22:32来源:庆元网 作者:陈永生

  龙年“大雪”节气之日,绵绵阴雨细如牛毛,天气比较寒冷,但在隆宫乡里源村新安江移民公社里,却是一派温暖、祥和、热闹的景象,因为在隆宫乡党委、政府的精心谋划下,里源村三委热心组织参与,一场庆祝新安江水库移民60周年的“六秩风华·共飨家宴”活动火热进行。

  时间回到20世纪60年代初,为支持国家大型项目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库区29万多移民开启迁徙之路,其中有1625人来到庆元这片古老而陌生的土地扎根,被分到源尾自然村的移民有165位,加上移二代、移三代,目前已有300多人。

  此次活动内容丰富,有淳安县原移出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十多人参加的座谈会,有菇民戏剧团的精彩文艺演出,有简朴而隆重的庆祝仪式。而其背后,新安江本土名厨(民间烹饪家)正在烧制正宗新安江特色美食。

玉米饼 陈金金/摄

  “家宴”,是移民们对过往岁月的缅怀,也是对新生活的庆祝。其实,他们头几天就开始准备“伴手礼”:两只玉米饼、三块烘豆腐和六个米粿。看似简单,却具有正宗新安江美食特色,更是一份浓浓的情意。

  玉米饼,是建德新安江地区的传统小吃,颜色微黄,外皮劲道、酥脆,内馅酸咸、鲜美,色泽诱人,价廉物美。

  烘豆腐,巴掌一样大的厚厚的豆腐,通过烘焙后,外表颜色变得微黄,而内里依然晶莹剔透,切开来炒肉片、炒辣椒,味道鲜美。或者切片烫火锅,口感滑溜,比普通豆腐好吃。

头梳粿 陈金金/摄

  米粿,表皮由米粉制成,形状像梳子,十分漂亮;馅料丰富多彩,口感软糯可口;颜色多样,主要有乳白色、青翠色和金黄色等颜色。此次制作的新安江米粿以乳白色为主。

  此次“家宴”上的菜谱,丰富多彩,四大火锅加十二道菜加主食炒面。四大火锅:“三重楼”、猪脚、老鸭、牛百叶拌冬笋;十二道菜:糖醋排骨、清蒸黄鱼、辣椒炒猪舌、食用菌茸菇、什锦地瓜面、清炒青豆、清炒麦豆、爆炒四季豆、爆炒莴笋、爆炒油冬菜、水煮笋干,外加一个汤,还有主食——新安江炒面。

  由于新安江水库移民已在庆元生活了60周年,一些美食仍保留了新安江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但大多数已融入了庆元地方特色。例如,新安江腊肉、米粿、手工粽子等美食在庆元县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成为庆元人喜爱的特色美食。这些美食不仅丰富了庆元县饮食文化,也成为了新安江移民在庆元县生活的重要记忆和象征。反之,庆元本地的特色美食,也成了新安江移民的家常菜了。

  从菜谱里,我选取其中两样依然保持新安江特色美食来介绍:一是特色火锅“三重楼”,主食材为萝卜、豆腐、五花肉。带汤萝卜放在锅底,白色豆腐放在中间,褐色鲜美的五花肉放在锅的最上面,因此新安江人取了一个颇为文雅的名字叫“三重楼”。二是特色主食新安江炒面,食材主要是细条水面,佐料有油冬菜、香菇、新鲜碎肉,香料有葱姜蒜等。

  作为一个地道的庆元人,我是通过新安江移民郑小花的引荐后,才深入后厨观察的。后厨里锅灶碟碗,形色齐备,品种繁多。我与新安江厨师交流后得知“三重楼”火锅的制作流程。萝卜、豆腐和五花肉分开烹饪。一桌估计要多少量,分别准备好食材,分开烧制。在火锅上桌前再按照先后次序,合并成一锅。端上桌一看,铺在最上面的每一块丰满而富有弹性的红烧五花肉,色泽艳丽,油脂渗透其中,让人垂涎欲滴。

新安江炒面 陈金金/摄

  而新安江炒面,也是一大铁锅一大铁锅地炒,为了防止焦糊,首先在锅底铺一层青菜,上面才放着面条,等到一定火候后,加入配料和香料,再反复搅拌。看似一盘炒面,其实制作的技术含量很高。

  当然,一场“家宴”不可能把所有的新安江美食都搬出来。具体而言,新安江是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和美食文化的地方。其美食还有很多,比如有油而不腻、香而不咸的新安江腊肉;有口味多样的新安江手工粽子,如有鲜肉、豆沙、咸蛋黄、梅干菜、蜜枣等作内馅的;有甜而不腻、清爽可口的甜酒酿;有风味独特的咸菜(如黄豆酱)和味道独特的辣椒酱,等等。这些调味品也是新安江移民带来的特色美食。还有千岛湖鱼、建德烧饼、里叶白莲、梅城烧饼、豆腐肉馅包子等,都是新安江既实惠又味道鲜美的美食,值得品尝。

童晓峰/摄

  16时左右,“家宴”开席前,移民们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孩子们在院子里、走廊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则在桌前悠闲地品茶。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记忆中新安江的水波不兴,仿佛也在隔空静静地聆听着大家的欢声笑语。

  17时左右,“家宴”开席后,与庆元农村酒席一样,一道菜一道菜地慢慢上。每一道菜都是对家乡的一份思念,是对新生活的一份祝福,也是冬日里最温暖的慰藉;每一道菜都承载着故事,每一口食物都蕴含着情感,每一次举杯都充满了希望。新安江移民公社见证了这一切,也将永远铭记这一刻。

  前程似锦,岁月如歌。一场满溢乡情、温情的欢聚宴,纪念那段波澜壮阔、饱含奉献的移民历程,大家无比兴奋。

  “家宴”是移民们心中永远的诗篇,它细腻而清新,如同江水一般,流淌于每个人的心田。

  “家宴”又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岁月的长河中。“家宴”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乡愁”,是一场味蕾盛宴,是一段历史回响,一段美好记忆,是一份情感慰藉,更是文化传承,是移民们对故土的深情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编辑:施湉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