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庆元丨忆五一割绿肥
2024年05月07日 16:49来源:庆元网 作者:黄立高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化肥没有普及之前,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一两个放本土肥料的灰房,用于存放人肥、牛肥、猪肥、草木灰等肥料。这些土肥料,春耕时节,可以种植蔬菜、瓜类、土豆、稻谷等农作物。

  水稻田除了施这些肥料外,插秧前还要施一道绿肥。“绿肥”是指春天高山上刚发芽不久的嫩草和嫩树叶。

  南峰村每年五月一日开始上山割绿肥,生产队规定100斤绿肥记几分工分。为了多赚工分,生产队员知道哪片山场绿肥多,早上天一亮,有的人就先去抢占山头,唯恐落后了割不到绿肥。同时,由于早晨有露水,绿肥有重量。

  割的绿肥,一般以泽栗叶、蕨叶、西竹叶等嫩树叶和青草为主。体力好、手脚快的队员,一天可赚3天的工分。他们一个人可以割800斤。从五月一日起那十多天,队长会事先通知今天割的绿肥放这一片田,明天的绿肥放那一块田。大家割好绿肥,当天下午四点钟统一过秤。

  那几天,全队男女老少都会去割,公社领导也会到各村看割绿肥进度。那年,我正年轻,又肯出力,手勤快,脑好用,除了自己上山割绿肥外,生产队长还安排我帮忙在过秤时记名字和斤数。

  记得有一天,生产队的绿肥放在村旁的大渀片田边。下午,公社社长吴有积来检查工作,因他的排行大,所以大家都叫他“社长公”。他的到来,大伙都很高兴,因为他平易近人,讲话风趣,爱开玩笑,不时还会帮忙干活。我在记斤数时,社长公说:“小黄,你年轻,你去称,我来记。”因为用杆秤称时,需要两人抬起来称,十分吃力。我年轻,有力气便去了。

  我称时报姓名故意报外号,那时农村人基本上都会取一个外号。我报告:“硬壳虫,160斤。”社长公笑着说:什么虫?怎么这样大呢?然后,摸摸头后,记下了。

  我又报告:“下一个:羊头,130斤。”他说这只“羊”真大,单独一个头就有一百三十斤,了不起……

  “田囝,185斤!”他又说囝字怎么写?我告诉他“国字框里面一个‘子’字”,他说记下了。

  “再下一个:蛮犬,110斤。”他说这个名字真写不来。这时,旁边的人都抱着肚子大笑……

  社长公说:“你们这个村的人名也真有意思,取得我都写不来,看来我书也读得太少啦。”

  我舅舅在旁边笑着说,有的名字,恐怕秀才来了都写不来。社长公说:“取名字的人文化真高。”这时,另外一个老舅跟社长公说,外甥平时爱开玩笑,刚才他报的名字,全是外号。“难怪我写不来。”社长公笑着说。就这样一边过秤,一边开玩笑,大家把一天劳动的辛苦,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过秤称好的绿肥已堆成一座小山。过十几天就要分到每丘水田里去,踩到泥土下面当肥料。再过一段时间,绿肥经过发酵,就变成烂泥糊。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有机肥。

  勤劳的社员们干了一天,各自回家吃饭、休息,等第二天天亮又去劳作。

    (编辑:沈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