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眼林峦疑夙梦 ——赏读吴宗祥《松源遗藻》(清竹)
2022年12月06日 15:14来源:庆元网 作者:黄立鹏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窄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海伦.凯勒的这句名言,用在品赏吴宗祥编选的《松源遗藻》上,同样是非常贴切的。

  家乡庆元是瓯江、闽江、福安江的“三江之源”,群山苍翠,溪流丰沛。她是世界香菇之源,拥有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林菇共育系统;她又是中国廊桥之乡,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百山祖国家公园、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风光秀美,气象万千。说她地灵人杰,并不夸张。宋代宋仁宗至宋理宗230多年间出了26名进士的大济进士村,世界香菇鼻祖吴三公、建县功臣、南宋名臣胡紘……但是要说出庆元有影响的诗词名家,以往我的脑海里几乎空白,很令自己汗颜。幸好吴宗祥审时度势,在浙江建设四条诗路之一的瓯江山水诗路的大背景下,及时推出了他的力作——《松源遗藻》,为我乃至许多爱好家乡传统文化的朋友,填上了这块空白,为我们张开了驶向丰富的庆元历史文化海洋之帆。

  我们现代人读古诗,如果没有一个好向导,恐怕就会事倍功半。宗祥这本书,为我们设计了导读和赏析、作者简介,极大地方便了阅读。为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正史、残稿、家乘、古人笔记等文献中,宗祥甄选了庆元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名人的诗赋100多首(篇),这都是我县宋明清三朝的文章精华。这是宗祥耗时一年多,用工匠敬业心和虔诚报乡心完成的。据他介绍,吴氏士族自山阴迁徙避隐松源后,带来了儒家思想,使古代松源这块鸿蒙之地,逐渐成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飞地,呈现两宋辉煌和明代中兴的盛况,堪称士子之渊薮、文章之轨范。人才辈出之地,必然是文章锦绣之乡。宗祥对家乡的宋韵文化颇有研究,该书就是他潜心书山、探珠寻宝的一项喜人成果。

  书中为我们推介的篇目,最多的莫过于对古代庆元秀丽山河的讴歌和礼赞。包括濛洲八景,许多诗章令人难忘。如,清代吴启甲写“石龙烟净”:“日射晴光远,灵岩宿雾收。天衢连秀色,云路豁清眸。竹底人烟净,龛前树影稠。点尘曾不染,结想莫辞投。”清代吴元栋的“双潭石印”:“燕尾交流碧,中浮大篆形。波涵双带绿,澜涌一拳青。洛水曾为钮,龙湾早化星。千秋同海石,砥柱协川灵。”都很好地写出了石龙山“净”的特色和咏归桥下碧玉双潭的迷人景致。清代恩贡吴公选的百丈龙湫:“飞瀑悬崖一涧开,龙湫隐隐响轻雷。半天水欲因风急,六月寒偏逐暑来。混沌无痕经擘凿,神仙有窟任徘徊。崇朝雾起山腰雨,嘘气随云遍九垓。”

  诗人把百丈龙湫的飞瀑气势和景随时变的迷人景观传神地呈现给读者,使人顿有身临其境,凉风徐来之感。明末清初月山的开村功臣吴懋修的举溪篇中道:“得当半月一弦新,对面笔架嶂郁郁。水口荐元塔势高,还有梅花亭听鹿。虎圣岩踞张壮观,云泉石狮拂月角。一亭复旦一尊光,恰齐来凤如龙淑。……”出色地描绘了“月山八景”的诗画风光特色,把对这个地灵人杰山村未来兴旺发达的期望,寄托在优美景物之中。

  在本书中,作者不仅选取了歌咏县境内风景名胜的诗篇,包含古寺名刹,亭阁宅坊,山川形胜,园林池台的诗赋美篇,而且引经据典,对庆元党禁、胡紘身世、济川士族、巾子祥云、巾子仙仗、刘家旧事、释褐状元、吴氏渊源、燃藜天禄、神童能书、仙姑飞升、龙湾化星、熏山祷雨、佛陀三笑、六隘三乡、杨公建桥、天猊笑天、长门长卿等与庆元风光、文化相关的传说、逸闻、典故,进行精彩阐释,帮助读者解疑释惑,了悟诗意。可以说,宗祥为读者导引的,是一条自宋代以来的庆元历史文化精彩纷呈的观光长廊,是对“英声蜚太学,虹彩耀千秋”的状元刘知新和李刚、胡紘等众多庆元历史文化名人的膜拜之旅。宗祥凭借他“高洁的家乡情怀,深厚的文史底蕴、扎实的诗词功力”(省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志深语),诗海拾贝,推陈出新,为我们增强对家乡的文化自信,建立起对家乡的文化自觉、文化主动提供了一份正能量。同时,使我们通过阅读欣赏,赢得满满的获得感,油然而生作为菇乡儿女的自豪感和光荣感。

  阅读古典诗词,常常使我们获得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状态。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宽阔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哲理。在《松源遗藻》中,我们也惊喜地发现,这些精彩诗文中,不乏警句、佳句,让人印象深刻。如清代庆元知县邹儒《题举水庄》中:“俗同渤海浇风易,世有澹台古道多。知我催科愁不了,任人输赋意如何?”既赞美月山是个礼仪之乡,民风淳和,又提出听凭村民自觉缴纳赋税的开明主张,一个爱民恤民的知县形象跃然呈现。知县关学优《竹口署漫成》中“肯憩陶运甓,难得宓鸣琴。”诚恳地表露了这位知县对前任知县陈泽的治县爱民方略的敬仰之情,以致“不寐自终夜,前村月满林。”清代知县黄焕《石龙山即席题和》:“昔日望梅梅正熟,几生修到是前身。”以佛家故事,比喻不为一切象所迷惑,潜心修炼自成高洁的正果。《中秋登石龙山》中,知县吴纶彰对石龙山的“眼入云山秋似水,胸无芥蒂月当天”的明净中秋之夜赞叹有加,以“曲巷几回清韵起,临风那得武城弦。”得由衷之情赞美松源的民风之美,同时喻以做人处世哲理。“山田气暖秋皆稔,水碓声喧巧自如。”(杨炳奎《道光己亥八月宿岭头寺》)生动地展示了东部边远山乡丰收的热闹喜悦场景。吴惠《题济川古柏》中“多经岁月苍苔厚,不让松筠晚节坚。羡汝大材梁栋器,须知到此老弥妍。”赞叹古柏历经沧桑,意志弥坚的高风亮节。“渡江已舍津头筏,隔岸回看翠霭多。”(姚铎《天铭寺》)诗人感叹,皈依佛门固然清净,但回看人间,还是尘世美好。“岩峣峻岭郁冥蒙,高倚遥天一线通。拾级盘纡云路近,凌巅凭眺碧霄空。”(毛九经《梅树岭》),写出青竹梅树岭的雄奇险峻,激发读者不畏艰难前往探奇览胜的兴趣和勇气。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宗祥认为明万历二年庆元县令沈维龙的《济川图赋》有律赋之严谨,文赋之洒脱,铺采摘文,遣词华丽,是一篇优秀的文赋,非常值得读者赏读,以激扬我们热爱家乡、振兴家乡的壮志豪情。

  “五岳虽崔嵬,问天下名山,有谁称祖?三江竞潋滟,看域中碧水,于此滥觞”。吴宗祥为百山祖国家公园入口所创作的楹联,炽热的爱乡之心呼之欲出,强烈的爱乡豪情澎湃奔涌。这是他衷心歌咏家乡热土的心迹宣示,也是他挚爱这片绿水青山的情怀写照。正他对家乡爱得深沉厚重、爱得淋漓酣畅,才驱使他编撰这本“如蓝田拾玉”“如披沙拣金”的《松源遗藻》,为我们提供一份振兴家乡文化的艺术瑰宝、一份精美的心灵文化大餐。我想,我们每一个家乡儿女尤其是文化人,是否也应该有他那样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我们家乡的文化更接地气,更有热气,更加入脑入心,更加“圈粉无数”,为我们可爱的家乡明天更美好,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呢?

    (编辑:吴姚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