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小说故事  正文
双喜的幸福生活
2019年04月03日 14:59  来源:庆元文艺  作者:姚云燕 

  二、离别的伤痛

  弟弟成绩好,家里却拿不出五毛钱的学费供他上学;为了不挨饿,在那年冬天,双喜家最小的妹妹被抱走了。

  双喜还记得,妹妹离开家之前,自己抱住妹妹的小腿不撒手,可爹却狠心抱起了妹妹,走了出去,一天后回来已经是两手空空。妹妹你在哪里?你才四岁,爹不会因为你送不出去,把你扔山里了吧?山里有荒坟,有狼、狐狸、蛇,你这么小,可怎么办?黑夜里你会不会感到恐惧、害怕?你饿了、渴了怎么办?爹这么善良的人,该不会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吧?双喜闷在被窝里哭,胡思乱想的,眼泪哗哗流到了枕巾上。

  梦中,双喜看到小妹一个人饿得奄奄一息地斜躺在坟头边,在黑夜里冷得瑟瑟发抖,坟头绿莹莹的磷火正飘飘忽忽的一闪一闪,双喜哭得心碎,死命的往前冲过去要抱小妹,然而,小妹忽然不见了。

  第二天醒来,双喜发现自己已经哭肿了眼睛,双喜不敢直接问爹,她怕爹打,爹当过军人,一脸的威严,她不敢问。

  双喜有些憎恨爹,穷,一家人也应该在一起,可爹说,如果不送走小妹,家里总有一个人会饿死。

  双喜就更恨爹了。

  两天后得知,小妹是被领养了,没有被爹丢到山里喂狼,爹果然不是坏人!双喜终于松了一口气,她都差点想约上二弟去山里找寻小妹了。也许爹也怕孩子们想念小妹,爹告诉双喜,爹给小妹找了户好人家,宽厚善良的领养人肯让两家继续来往,两家以亲人相称,保持走动,不然,一家人这一辈子怕是都见不到小妹了。

  小妹随了那家人的姓,也学会了这家人的做篾好手艺。小妹长到十二岁就可以轻松的拿着一筒竹节,劈开,劈细成条、成丝。不到一个小时,一把刷锅用的刷子就做成了,用之前她还懂得拿竹刷在锅里沸水煮煮,韧劲更好,能用个一整年。

  这么聪明的妹妹,因为家里穷,养不起,竟然成了别人家的女儿,双喜多多少少感到不痛快。

  贫穷,真不是个好事,因为贫穷,多少人家离子散?因为贫穷,多少人病死、饿死、冻死?因为贫穷,多少人上不起学?一辈子只能在田间地头劳作一生,成为只能卖一身力气挣饭吃、守着日出日落、一辈子只认识村里几口农田的愚昧无知的老农、老妇。

  双喜真害怕贫穷会伴随自己一生。

  三、幸福生活来临

  又过了两年,双喜个子又长高了一些,身体也发育成熟了。因为双喜长得漂亮、嗓音又好,爸妈都是党员,算是根红苗正,公社文工团招人,双喜被选进了文工团,可以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还可以演出得工分,只是个小姑娘的双喜感到开心无比。

  就在那一年,县越剧团招人,多才多艺、眉清目秀的双喜,和同村的春芬,被县里的越剧团招录了,双喜成了一名小旦,春芬的嗓音条件适合当小生,两人经常一起配戏,戏里戏外,两人都是亲密无间,同是一个公社文工团走出去的女娃,又是同龄人,两人好的如胶似漆。

  进了城,双喜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快乐,县城多好啊!有五分钱一根的糖水冰棍,还有电影院,电影每天晚上都会放两场,不像村里过年过节的才能播放那么一两回。现在能进县里的越剧团,成为一个城里人,双喜更是感到幸福和自豪。

  第二年,钟表匠安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双喜,他喜欢看双喜演的戏,更喜欢台下真实的双喜,盘着一头长头发的双喜,皮肤白皙,身段窈窕,气质出众。这姑娘哪儿像是农村来的,分明就是个城里的美丽姑娘嘛,安江想着,于是托人前去提亲。

  安江幼年丧父,家里兄弟多,一群兄弟的勤劳苦干在村里有口皆碑,安江个儿高,外貌也是仪表堂堂,双喜的爹妈自然很满意。那时候,修理钟表是门好手艺,安江每天的工钱就有十块,在物价低、肉价才几毛钱一斤的八十年代,一天十块钱收入足以养活一家人。两人恋爱后,安江让双喜不要去剧团上班了,自己来养家。双喜思索再三,寻思着女人家最终都是要结婚生子、归于家庭,也就同意了,退了团,安安分分回家做起了家庭主妇。

  南方的房子都是黄土垒砌成的土胚房,冬暖夏凉,然而采光差,屋里潮湿、阴冷,双喜的新家也不例外。双喜家在县城的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小弄堂里,是二层结构的土木结构老屋,以一间破旧老堂屋为中心,老堂屋向屋后,左、右侧延伸出去,共有十几间房,七八家人合住。往左边屋子走出去,有个小偏房,双喜就住其中的一间。一楼是厨房和客厅,二楼是卧室。为着结婚,家里装修了一下,打制了实木大床、实用的五斗柜、梳妆台等家具。二楼楼板由木板架在横梁上,人走上去,满屋的家具随着人的走动,微微晃动。双喜是个会过生活的女人,她爱干净,楼板擦得干净、无尘;床上铺着大花的棉布床单,沙发上也铺着毛毯防尘,显得漂亮又干净。洗衣、晾晒就在老屋天井里,这也是两三家人合用,大家洗洗刷刷,妯娌间和和睦睦、开开心心的拉着家常,边干着手头的活计。

  双喜生娃坐月子期间,安江疼惜双喜,给她买了罐头、干荔枝和麦乳精补充营养,或者给她泡一杯炼乳,配着桔饼吃。双喜是顺产,痛得死去活来才生下儿子,这一点,安生和他妈都认定双喜是有功劳的,是该吃点好的养好身体。在八十年代,罐头、麦乳精这些东西都是稀罕的营养品,也是人们走亲访友最好的营养品。

  八十年代初,双喜有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每天可以骑着车送孩子上幼儿园。车坐垫前面的大横杆上焊了块铁板,双喜拉着齐腰高的车子,让孩子先在前面坐稳了,自己左腿在脚踏板上运行几下,车身开始平稳前行时,右腿再从后面斜跨上车,坐稳了,一路叮铃响,很快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然后再骑着车回家买菜烧饭。

  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安江挣了点钱。到了九十年代,安江转行做起了香菇进出口生意,托改革开放的福,生意做得也是风生水起。香菇贸易公司刚好开在一个经济开发区,那几年,刚开始改革开放,生意好做,而那时的银行、物流业务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都是实打实的现金现货交易。安江出门,十元面额的钞票,一共五十万,需要几个人扛起满满几麻袋的钱出门。怕钱丢了,几个人高度紧张,一路小心翼翼,以至于火车站的民警们从神情紧张、躲躲闪闪的几个人脸上,误以为他们是犯了事的逃犯,把安江几个人叫到铁路派出所询问。安江老老实实的说自己从事香菇贸易生意,麻袋里都是钱,也认认真真的把麻袋打开给民警看,民警们这才信了他们,给他们放了行。

  爹、妈身体都好,儿子也健康成长,双喜一家人,幸福、平静的过了很多年。

(编辑:陈沛沛)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