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800年的绽放
2022年11月18日 19:46来源:庆元网 作者:

  编者按:11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全球首个以食用菌为主的农业文化遗产,填补了全球食用菌领域遗产类型的空白。

  站在申遗成功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回顾“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申遗的历程,挖掘其发现、保护和利用的故事,揭示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就是为了让这处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今日起,融媒体中心推出“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申遗成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开创先河香菇开史生生不息——菇香千年今更“浓”①

  天下香菇源,开史在庆元。800多年前,百山祖镇龙岩村村民吴三公发明了人工栽培香菇的技术“剁花法”,开创了森林菌类人工栽培利用之先河。吴三公因此被后人尊为“菇神”。

  吴三公出身贫寒,以上山狩猎和外出担盐为生。在打猎烧炭的过程中,他发现阔叶树倒地所生之蕈无毒味美,便取名“香蕈”,即如今的香菇。后又发现香蕈多从刀斧砍痕中长出,砍多处蕈多如鳞,砍少处蕈少,无砍处则无蕈,因而总结出“剁花法”。

  在长期广泛的探究中,吴三公总结出场地选择、菇木种类、剁花、遮衣、倡花、惊樯、烘焙等一整套科学的人工栽培、管理和加工方法。

剁花法做香菇 陈士平 /摄

  剁花法栽培技术,填补了人类农业文明发展史上有关真菌孢子栽培的空白,堪称“农耕文明”史上的伟大奇迹。

  1989年,经国际热带菌类学会主席张树庭教授的考察研究,确认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发祥地,并亲笔题写“香菇之源”匾额。

  1995年,庆元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授予“世界人工栽培香菇历史最早”的中华之最。

  2013年,中国食用菌协会追奉吴三公为“香菇始祖”,肯定了吴三公开创人工栽培香菇先河的历史功绩,巩固了庆元作为世界香菇之源的历史地位。

  “浙江庆元是世界人工种植香菇的发源地,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表示,历经800年发展,庆元还共存着剁花法、段木法和代料法,向世界呈现了800年人工种植香菇技术的演化链,简直就是一座人工种植香菇技术的“活态博物馆”。

  800多年的香菇栽培历史,积淀了浓厚的菇源文化。遗产地庆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形成了以拜山神、认树娘、祭风水林、采银树等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文化,以菇民戏、菇山话、菇神庙会、香菇功夫等为代表的香菇文化,以禁山会、三合堂、香菇行等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以及以西洋殿、廊桥等为代表的文物古迹。

  长期以来,庆元菇民在大山深处生产香菇。为了便于生产生活,菇民在选定的山场上,取坐北朝南、通途有道、用水方便、地形隐蔽之处,以竹、木、茅草为材料,搭建简易寮棚,俗称“香菇寮”。

  冬去春回,日夜劳作。菇民每年要在香菇寮度过半年左右的艰苦生活,这种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孕育独具特色的香菇文化。

  菇神庙会、菇山语言菇寮白、地方剧《二都戏》、香菇山歌、香菇功夫、菇民习俗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是中国甚至世界农耕文化的重要体现。

  每年,菇民下山返村和外出做菇时必定要前往菇神庙西洋殿拜神谢恩、还愿祭祀,到吴三公案前进香。一年一度的菇神庙会成了菇民一年辛苦之后的节庆活动。

  2007年,西洋殿庙会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弘扬和传承香菇文化,庆元每年农历七月十六至七月十九定期举办香菇始祖朝圣活动,每三年在11月11日举办香菇文化节,邀请全国食用菌主产区政府代表、国内外食用菌行业学者、食用菌经营者及媒体齐聚庆元,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编辑: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