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曼妙纯粹的,它如纯洁的少女;雪花是身披的霓裳,飞舞中为世间带来纯净;冰是它身间佩戴着的首饰,晶莹剔透的让人沉浸在安宁里。生活在南方,感觉一直是与冰雪无缘的。后来,我去了北方念书,才感受了北方的冰雪,确实有很大的不同。那连绵不绝的白色,将世界引入另一个次元。雪,不再像白纱般轻盈,反而如厚实棉袄包裹着大地;冰,也不再是精巧的块状结晶,而变成了广袤的冰原。也许是去的地方不够多,但是,总感觉北方的冰雪也如北方般粗犷,少了几分精致。
我经常在博物馆之间穿行,偶然间碰到了《雪景寒林图》,这幅画描绘的是北方冬日的山川雪景,图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雄伟的大山间川流着山涧,大气中透露着细腻。这幅画真是让人赏心悦目,世间竟有如此景象。我一度认为这幅画是范宽想象出来的,直到我遇见了家乡的冰瀑。
百山祖,浙江第二高峰,遇见百山祖的冰瀑虽然不是难事,但是也要天时地利人和。因为冰瀑出现的时候都是极寒天气,景区由于冰冻都要封闭,要看最美冰瀑必须要有阳光,所以凑足这几个条件在一年中也实属不易。今年的严寒不算冷,我打算进山碰碰运气。
一早,我开车进了景区,并未受到阻拦,便坐上观光车进了山。此时的山间,云雾缭绕,寒气逼人,并没有出太阳的预兆。一路摇摇晃晃,经过一个急弯后,车停在了千层瀑布前的一座石桥上。我下车环顾,发现远处树林后隐隐约约泛着白光,顺着白光寻去,草木冰雕玉钕。一路蹒跚,穿过树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定格在山间的长卷。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站在瀑布前我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冰层层叠叠的延伸至山顶,抬眼望去犹如一座高耸的城池,近处细赏又仿佛千军万马在咆哮。此时,时间犹如霎那间静止,水睡着了?我缓缓地踏进瀑布里,又缓缓的抽出,小心地求证着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观点。水其实并没有完全睡着,冰层下还能依稀感受到它的脉搏。薄薄的冰层承受着它原本不该承受的重量,最终还是崩裂了。我一脚插进冰窟窿里,一股寒流迅速的侵蚀着我的肌体。我使劲地抽出一只脚,而另一只脚却又再次陷入。最后我停止了挣扎,缓缓起身,我终于摆脱了冰潭。 离开千层瀑布,我拾级而下,百山祖的冰瀑很多,各有特点,一泻千里固然气势磅礴,而潺潺流水也玲珑可爱。我非常喜欢一处缓缓的冰瀑。它的落差不大,冰晶绵柔,仿佛油润的羊脂,冰间细流涓涓,犹如拉长的蚕丝。缓瀑旁有一处冻上的潭水。这次,我吸取了教训,小心翼翼地踩了上去,低头看见冰内隐约闪现着什么,低头一看原来是细细的裂纹。这裂纹层次分明,仿如刀峰。真佩服古人的想象力,汝窑和龙泉窑优美的开片竟出自这里也是名至实归,冰裂纹被称为百圾碎果然名不虚传。
阳光抚摸着冰层,气温缓缓升高,林间奏起了交响乐。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再配合几声鸟鸣,真是欢快又和谐。阳光将云层掰的更大了,穿过树林照射在冰面上,大块的冰渐渐融化,雾气升腾。越往下走,雾气越浓,仿佛置身仙境。高崖下那如獠牙般的冰凌已经开始融化,我在冰凌间穿行,感觉进入了冰窟;水滴坠落,在地面形成了一窝窝冰球,这冰球好像一个个小精灵,摇头晃脑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我情不自禁地想上去抚摸它们。突然,一根冰凌应声掉落,洒下一片晶莹。差点砸到我身上,好险呀。此刻,我并没有迅速离开,也许是童心未泯,也许是突然觉得好玩,我捡起了一片碎冰含在嘴里,嘎子的咬碎,寒意从舌尖传到了我的脑袋,接着又撩开了我儿时的记忆,记得儿时为了向小伙伴炫耀自己是这个班级唯一拥有雪的人,大冬天将冰箱里的冰冻用螺丝刀撬下,装在自己的口袋里,用手捂着跑到学校,招呼同学们过来围观,兴奋地打开袋子,结果冰已不在了,衣袋湿了一片。那尴尬的场面如今还记忆犹新。想想儿时的童趣真是单纯的欢乐。现如今,而立之年的我已经有少许青丝,虽不至于雪鬓霜鬟,但是也只能感叹时光荏苒。其实,欢乐本是纯粹而又短暂的。这冬日的冰瀑,历经极寒而展现出的壮美,在阳光下,又缓缓流逝,仿佛无形间已不是原来模样,这美景注定不是属于我的,它有它的来处,也有其归途。所以对于触碰的美好,不要太计较是否拥有,只要短暂经历,其实就是永恒的,因为它已经给你带了欢乐。
时至中午,暖阳高照,下山的路变的越来越顺畅,时间真是最公平的事物,它展现给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平等的,而不同的是每个人对待幸福的看法。对于冰瀑的缓缓融化,深表惋惜,因为,我感叹到美好的短暂,但是我又暗暗的窃喜,因为这山间的长卷已经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