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主题征文  正文
望见菩萨的须弥座
2018年12月26日 09:23  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陈化诚 

  将入夏,微风渐燥。近日做梦梦见菩萨坐在金光闪闪的须弥座上看着我,既没有责备,也没有点化,只是静静地看着,不知是光芒太夺目,还是梦境太迷离,我竟然没看见菩萨的脸,而只是望见了菩萨的须弥座。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座多为莲状,所以在梦里我望见的其实是一朵金光闪闪的莲花。平时信科学的我对这个梦依然耿耿于怀,不过夏季正是赏莲的好时节。

 

  我老家在庆元黄田,小时候都在乡下度过。对于莲,最初的认识并不是冰清玉洁。儿时撒欢在田间地头,在夕阳落幕的余晖中路过一处河塘。塘中莲花摇曳在晚风中,未开的花骨朵亭亭玉立,蛙声四起,虫鸣左右,虽然嘈杂但是却感觉尤为平静。田鱼在莲茎间穿行游荡,掀起少许波澜,静静的,缓缓的晕开,惊扰了荷叶上的青蛙。青蛙蹦跶的扑入水中,“噗通”!更大的波浪晕向四周,底层的小浮萍也随波荡漾起来。一阵劲风吹来,整个河塘突然热闹起来,莲叶随风,犹如一阵阵波浪此起彼伏,最上层叶盘上的水珠顺着经络坠入下一层的叶盘,一时间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种节奏,像一个个忽急忽缓的音符在叶间灵动。而莲花被吹迷了眼,徐徐飘落一片莲瓣,犹如母亲的安抚,轻轻的落入水中。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小甲虫,落在瓣尖儿上,犹如一个疍家人划着花船去迎娶心中的新娘。日落而息,天边火烧云披着霓裳映着落日,最后一缕余晖泄在莲花上,朦胧中附带着一丝通透,宁静中闪烁着一丝光明,平和中蕴含一丝希望。犹如佛祖母亲的眼眸,虽然没见过佛祖的母亲,但这也许就是眼眸最美的样子。

  上了初中,离开了乡野,带上了眼镜,赏莲的机会也少了,对莲花的记忆也渐渐模糊了。一日在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让我们去预习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此莲花又再次回到了我的生活。回家按部就班的翻开课本,轻读着《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当时读到这句词时并不了解其中的深意,但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却真切的写出了当时心中莲花的样子,对莲花的记忆又突然找回来了。预习完我就特别期待语文老师给我们上《爱莲说》。等到上课时我还自告奋勇的站起来朗诵这一段名句,还满心欢喜的与大家分享了小时候在乡下看到莲花的过往。老师满意的让我坐下,并纠正道“这句词的重点不在中间部分,而是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和最后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两句话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莲花冰清玉洁的内在含义,也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慨”。当时有些意外,亭亭玉立在黄昏中的眼眸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老师口中的冰清玉洁。突然觉得很尴尬,感觉自己之前在说谎。然后慢慢的产生了挫败感,感觉老师对我的满意也许只是对我能自告奋勇的站起来回答问题的鼓励。后来又上了自然课,莲花又从冰清玉洁变成了多年水生植物。随着学业的深入,莲花不再是美的东西,对莲的认识也进入了另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和佛祖无关,只是单纯为了考试。所以感性到理性是质的飞跃,但质的飞跃并不代表美好。

  大学学的是文博专业,毕业后进入县博物馆工作,主要从事龙泉窑瓷器的研究。由于工作性质对莲花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也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模糊。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代表着纯净和断灭。佛教从汉代驾白马至东土已有千年,中国文化受佛教影响深远。作为中国的一大发明,因此佛教如血液般流淌在瓷器的身体里,而龙泉窑作为八大窑系之一,莲花更贯穿它的发展始终。龙泉窑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出现在北宋。北宋中期龙泉窑中的莲花是淡雅的,在剔刻花的表现下,重重的仰莲外施以淡青釉,清淡中略显深刻,但又不失呆板。北宋晚期的莲花是飘逸的,正如随风摇曳的莲花,工匠用细刀随心而动,在各类器物中划出莲纹,流畅又抽象,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宋室南迁,虽然兵荒马乱,但是辉煌不减,中国的审美进入另一个巅峰。南宋龙泉窑的莲花是虚幻而又极致的,从早期莲瓣碗的清朗慢慢到中晚期的简约,甚至消失。在薄胎厚釉的包裹下,流露出似实似幻、似有似无得美感。同时也显现出南宋人的审美,追求简约又追求美得极致。正如炎夏中的莲花,虽然身处严酷与繁杂,但是却独善其身坚守着一份清雅与宁静。蒙人得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领土面积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最能体现元人对莲花理解器物我觉得是荷叶盖罐,器身浑厚沉重,器盖庄严又不失生动。釉色虽然失去南宋的灵气,但是多了份元代的豪迈。所以莲花的气质是有征服性的,征服了荷塘,征服了盛夏,也征服了佛祖的心。进入明代,闭关锁国,思想禁锢,龙泉窑大盘,凤尾尊上缠枝莲纹大量装饰,充斥着呆板,繁缛。虽然看去郁郁葱葱,花枝招展,但是却宛如深秋的残荷,残芰断苹,红消翠衰,这也预示着一种衰弱,虽然凄惨,但也壮丽。所以后来对于莲我一直都认为是美。这种美无常形,无常态。虽然感性,但是其中也包含着理性。

  这一路走来,走走停停,虽然走的不远,但也算有所成长。从初识世间万般流连,到翻阅数月不同的侧脸,见过许多美好,也被现实迷惑。所以对于莲我最终还只是单纯的认为它是美的,这种美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内涵与象征,它只是在特定的时候,特定地点,给了特定的我一种特定的感受。正如佛祖所说的“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心境像莲花出污泥而不受浊世影响,一心坚持美好直至望见菩萨的须弥座。

(编辑:方淑君)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