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主题征文   正文
怀念村子里的那坑清水
2014年06月10日 11:04   来源: 中国庆元网   作者: 张维芬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些挥之不去的记忆,特别是儿时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也许很久都不会想起,但这些记忆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跃入眼帘,不管过去多久,都仿若昨天……

  我的老家朱村座落在松源河一侧,小时候的朱村青山、绿水、肥田,泥墙、黑瓦、凉亭,和前村后村界限分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老家与县城接轨,渐趋于现代化,很多记忆被淡化,很多美好的物事被忽视,记忆里朴实、静谧、洁净的村庄已经变了大样,古朴的黄泥房被幢幢新楼所淹没,像久经风雨的老人,偏居一隅,淡定却不免有些孤独和寂寞。上下两亭虽重新修葺,也依然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习惯在亭里闲聊,却已失去了当初的闹猛。。。。。。但不管怎样,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会始终留在记忆深处,比如坑里那些曾经清澈的水和生活在水里的童年。。。。。。

  朱村有两条坑流,其中一条穿村而过,另一条则在松源河溪滩边上,都是从五三引松源河水经朱村过上余到余村的,是沿线几个村子的生产生活用水。村民曾经视这两条坑流为村子的血管和血液。毎年春耕生产之前,五三、朱村、上余、余村这几个村子都会派出劳力共同对两条坑流进行全程清理,以保证坑道通畅和有足够的水流量,确保沿线几个村子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这两条坑流因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就朱村而言,穿村而过的那条以生活为主,以灌溉为铺;溪滩边的那条则以灌溉为主,以生活为铺。听老辈人讲,溪滩边的这条坑流同时还起过另一个作用--碓米,朱村最早最原始的碾米厂就建在这条坑上,即以水流的冲力作为动力,俗称水碓。这个地方因此被称为“碓下门”,如今水碓碾米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碓下门却日渐热闹,这条坑流除了灌溉作用之外也成了附近住户最好的生活用水之地。

  穿村而过的这条坑流,最早建有两个坑头,叫上坑下坑,是朱村另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在村民的生活中曾经不可或缺。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坑水就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村民们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晚上和清晨不在坑里洗东西。因为这两个时段是村民约定俗成的挑水时间。我记得,每当夜深人静或晨曦初上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们就会挑着木桶去坑里担水,直到水缸满了为止。这一缸水就是一家人一天的钦用水,烧茶、做饭、刷锅。想当年,孩子们若是渴了,基本上是不等茶凉的,而是揭开水缸,直接舀了就喝。

  从前的坑水不但清澈,还很生动。坑壁由石块和泥土垒成,坑底则是自然沉积的泥沙,不像现在都是水泥浇筑,虽然平整牢固,却失却了自然的韵味。那时的坑壁和坑底都长满了水草,在水流的冲击下柔柔地飘荡,各种各样的小鱼儿则在水草间嬉游。最热闹的当属夏天,农村有句话说“吃过端午粽,游泳不肚痛”,因此只要端午一过,孩子们就三五成群腻在水里捉鱼玩水,不亦乐乎。而夕阳西下,劳作回来的农人就在坑里洗脚洗农具,他们边洗边谈论四季农时,谈论地里的作物生长情况。晚饭后的爸爸妈妈则带着孩子在坑里洗澡,孩子们通常会先疯玩一阵,等大人们洗妥帖后逮着自己才乖乖就范。

  这条坑流带给朱村人的乐趣还有许多,捉鱼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的农闲时节,时常有大人拿着原始的竹蔑鱼具捉鱼捉鳅,每每这个时候,身后都有几个小孩跟着,有时捉到斤把重的大鱼,孩子们就欢呼雀跃,仿佛这鱼是他们捉来似的,异常兴奋。那时的大溪有很多鱼,其中有一种土话叫“湖当”的鱼,是粘附在石头下的,捉“湖当”是孩子们在河里最爱玩的事情,几乎每翻开一块石头,下面都有许多“湖当”粘附,捉到这种鱼,拿回家煎一煎,加些佐料做起来非常的好吃。

  虽然朱村的坑水是引自松源河,但坑和松源河毕竟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松源河沿线的村庄,朱村人对母亲河的感情是很深的。朱村人称松源河为“大溪”,因为那时的松源河河面宽阔、河水很深、水流很急,喜欢游泳的大人们在水里畅游一番是最美的事情。但孩子们不同,孩子们是不允许下河玩水的,因为水深流急,小孩子在河里玩水危险性很大,因此每家每户的家长都会不停地告诫孩子不能到大溪去玩,若是有大人看到有孩子在大溪玩水的话,必定会喝止,而且回村后会特意告诉孩子家长做好教育工作。孩子们只有在家长的带领下,才有机会到宽阔清澈的松源河游泳嬉戏。

  松源河留给我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记忆。在我十三四岁的那年夏天,常跟老妈去邻村五都店照顾坐月子的大嫂,大嫂家就在松源河边,坐在家里可以清晰地听到河水“哗哗”的奔流声。那一段时间我经常随老妈在河里洗衣服,因为人小水深,对那一溪水多少有些畏惧,但那宽敞的河面、清澈见底的河水给我留下了非常好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候很羡慕,因为朱村的坑水虽然是引于此,也很清澈,却没有大溪的气势和更加清澈的视觉震撼!

  当年的坑头全是长条青石和小石块砌成,石缝间有泥土,泥土里有小草分季生长。现在两个坑头都被水泥浇平了,没了青石、泥土和细细的小草,坑头似乎就失去了生命。虽然坑头平坦了,但我更喜欢坑头原来的模样,喜欢坑头原生态的韵味。再加现在的坑水很脏,只有临坑的主妇们会在此洗洗粗糙的物件,再也没有了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和等候洗涤的主妇们谈天说地的热闹了。

  在县城生活这么多年,虽然也常回家看看,但却很少再在坑里洗东西了,尤其是这些年的水脏了之后更是不敢碰它。说真的,很怀念小时候满坑的清水和在水中漂动的童年……

  一年又一年,难忘的总是家乡,那一坑清水还能回来吗?“五水共治”真的能为我们带来希望吗?!

(编辑: 陈沛沛 )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