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濛洲艺苑   正文
方言词“照”及与“照”有关的故事
2012年09月03日 10:57   来源:   作者: 吴式求  

  “镜子”,庆元话称作“照(念jiǎo)”。说“照照”,就是说“照镜子”——前面的“照”字作动词用,后面的“照”字则作为名词用。

  有个外地人曾经用这样的顺口溜调侃庆元方言:“庆元人,真好笑。吃叫咥,哭叫謷(念yǎo)。老妈叫做姐(音近“家”),镜子说成照。”

  其实,这位同志不知道,在我国古代,“照”原本就是镜子的别名。庆元方言中保存了许多古语古音,“照”,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照”属古语词,应当是没有疑义的,查其来源,至少可以上溯到汉魏六朝时期。比如《广雅·释诂》中就有这样的注释:“照,鑑也。”《广雅》系三国时期魏人张揖编撰,古人称“镜”为“鑑”,《广雅》这句释文,不就正好说明“照”就是“镜子”吗?

  还有一个发生在1400年前的故事,也与这个古语方言词有关。

  这个故事源出于唐人孟棨的《本事诗》:

  南朝最末一位皇帝陈后主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是有名的才女加美女,下嫁给舍人徐德言为妻,夫妻十分恩爱。当时,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北方,建立起隋朝,随时有可能南下灭陈,陈国早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那个只图享乐的风流皇帝陈叔宝却仍然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百事弗管”,整天泡在女人堆里,醉生梦死,过着荒唐的生活。徐德言眼看大难即将降临,便将一面铜镜剖为两半,自己留下一半,另一半交给妻子保存。他对妻子说:“时局如此糟糕,离国破家亡的日子不会远了,咱们夫妻将来不知流落何方。万一两人离散,等到上元节,请你让人将镜子拿到闹市叫卖。如果我还活着,我会在这天来找你的,这半面铜镜便可作为信物。”

  不久,隋军南下伐陈,陈朝很快覆亡,王室成员全都做了俘虏,被迫迁往隋的京城长安(当时叫作大兴,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徐德言和乐昌公主果然在战乱中失散,乐昌公主被没入官,成了越国公杨素府中的的一名宠姬。尽管杨素非常看重她,给予她优厚的礼遇,但她无日不在思念故夫,时时刻刻为生死未卜的徐德言牵肠挂肚。所以,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她都会按照先前的约定,私下里让老仆拿着自己一直珍藏在身边的那半面铜镜,上长安街头沿街叫卖,并且故意把售价定得很高。过往行人看见此人怀揣半面破镜漫天要价,都感到奇怪,以为是碰见了疯子。

  终于有一年元宵节,分散之后四处漂泊,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徐德言寻到长安,见到破镜,拿出自己带在身边的那一半相合,果然毫发不差,不觉又惊又喜。可是再仔细一问,才得知心爱的妻子早已沦落豪门,成了权倾朝野的越国公的爱妾。有道是“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徐德言自知重逢无望,感伤不已,当即在破镜背面题诗一首,让老仆捎回去给乐昌公主。诗云:“照与人俱去,照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到题诗后,心中无限悲痛,泪水整天挂在脸上。杨素见状,便问乐昌公主何故伤心,乐昌公主只好如实相告。杨素听后,深深为他们两人的真情所感动,马上派人找来了徐德言,设宴款待他。他不仅让这对苦难夫妻重新团圆,还赠送了一大笔资财,让他们回家好好过日子。宴席上,乐昌公主奉杨素之命,也即席作了一首诗:“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这个缠绵悱恻的有名的故事,后来就成了成语“破镜重圆”的典故。

(编辑: 吴凌云 )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