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庆元丨忆“吃新”
2023年09月22日 15:39来源:庆元网 作者:黄立高

  人大抵是如此,缺乏什么东西,就提倡什么?企盼什么?这也许就是“吃新”的来由。改革开放之前,既没有分田到户,也没有杂交水稻,再加上自然灾害,几乎是青黄不接。因此,只能是挖野菜、掘温糯(蕨根过滤出来的淀粉)度过饥荒。新谷出来之后,经过晒干、龚谷、碓米、筛米、扇米之后,乡民们选个“满日”,借“吃新”,敬献上苍,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吃新”先选吉日。稻谷收成后,父亲便在院子里翻“黄历”,选择最近的一个“满日”作为“吃新”的日子。为什么选择“满日”?据父亲讲,是天帝宝库积满的日子,寓义“美满丰收的日子”。当然,各地风俗不同,选择“吃新”日子都不一样,有人选开日、有人选定日,有的地方则直接定中秋节。

毛长森/摄

  选好日子,还得选菜品。鱼是必须的,而且还得是正宗的稻田鱼,预示年年有余。每年芒种,母亲就督促父亲买鱼苗,然后与秧苗一同下田,到了“吃新”时三四两左右。除了鱼就是一些时令的蔬菜,其中一道是母亲必备的,“魔芋冻”(本地土名叫兴菜冻)。三年薯蓣一把根(本地土名叫苦柳),三年魔芋一缸甄。魔芋的果实三年成熟,有碗一般大小,礳细后加入植物碱,就做成魔芋冻。一些地方的菜品则必备鸡鸭鱼,以示丰盛。

  做饭时,母亲总是特别庄重,系上围裙,净手,然后量米、淘米,下锅、捞饭、蒸饭,每年步骤都是有条不紊,小心翼翼。饭菜齐备,母亲先盛一碗,插上三支香,放在瓦背上,敬奉上天,然后祈祷一番。当然,大多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类的话语。

  祭祀仪式结束后,母亲让父亲坐上正位,才招呼我们上桌。父亲、母亲吃饭时,先将碗里扒拉点到桌面,饭后收集起来,给禽畜吃,一是民间认为六畜也有功,二是寓意六畜兴旺。桌上吃饭,父亲先动筷,饭菜都是如此。吃鱼时,男子吃头部,女子吃尾部。按照母亲说法,男人是一家之主,自然应该吃头部。当时,我们兄弟姐妹心里都想,“吃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可媲美过年的穿新衣。

  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了,杂交水稻推广了,吃穿不愁了,“吃新”的习俗也消失了。但每当追忆那些在苦难岁月里的“吃新”,依然倍感幸福,也更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编辑:沈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