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秋天的第3个节气,天气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色的水滴,所以称为“白露”。“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那么白露时节应该如何进行养生呢?
切记四点
滋阴润肺防秋燥
白露时节,“燥”为其特点,秋燥伤人,易伤津耗液,常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百合、莲子、银耳、梨、藕,这样的食物能够滋阴润肺,缓解秋燥的问题。
同时,要“少辛多酸”,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吃一些像乌梅、西红柿等带有酸味的食物。还应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秋吃早粥多进酸甘
白露之后,天气渐凉,这个时节避免寒凉之品,多吃点温热的、有补养作用的食物,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对健康大有裨益。
秋季进补首推汤粥,如贝母梨汤、百合粥、冰糖银耳大枣汤等,不但易消化吸收,还能养阴润燥。此时饮食宜减少苦寒、辛辣的食物,宜多进酸甜甘温之物,以养心肝脾胃,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白露身勿露不可贪凉
白露时节,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可贪凉,以免夜里的寒凉之气侵入机体,损伤人体的阳气,诱发疾病。
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饮食上要尽量避免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
要注意运动锻炼
秋季也是支气管哮喘等发病率很高,有些体质容易过敏的市民,很容易闹上症状像感冒的“花粉热”。因此,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每天进行散步、慢跑,周末可进行登山等。还要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与朋友交流,以免心情抑郁。
做好两捂
捂腰腹
腰为肾之府,腰部有肾俞及命门穴,分属膀胱经、督脉。肚脐又名神阙穴,属任脉,一旦神阙受寒必伤脏气,引发腹痛、腹泻、痛经等疾患。
因此,天气转凉慎穿露脐装,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强腹部保暖,防止肚脐受寒。
除了外部的保暖,内部同样得注意保暖。像海鲜等寒凉之物,不适宜多吃,以免脾胃受凉。可以多吃山药、莲子、百合、白萝卜等白色食物。
捂双脚
俗话说,“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脚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后阴寒之气渐增,换掉凉鞋,穿上保暖透气的球鞋、棉鞋是暖脚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腿寒的朋友还可加入艾叶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注意:白露时节早晚温差大,对于有心脑血管不适的人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季节更替之时,有心脑血管健康隐患的人群更要特别注意。
多泡脚常搓耳推鼻梁
泡脚:白露过后,应注意脚部保暖,建议大家常泡脚,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有助于护好人体阳气。
搓耳:在泡脚的同时,可以搓搓双耳,直到发热即可。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经常搓揉耳朵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推鼻梁:推擦鼻梁有助于扩展鼻腔,通畅呼吸道,对呼吸系统健康有益。用食指指面由鼻尖向鼻根反复推按,每次推20次-30次。
一动一按
一动:户外运动
秋季风和日丽,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一扫胸中郁积,润养肺气以适应秋季养收的特征。
可选择健走、打太极拳、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以微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
一穴:大椎穴
手搓热以后捂在颈部,这样既能够御寒,防止白露后冻肩颈,同时也能祛寒、温散通络。
养生吃三果
柑桔:秋季是吃桔子的大好季节,这时的桔子不仅新鲜、可口、有营养,而且食用可以抵御秋季干燥的气候。
梨:中医认为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润肺止咳。一般人生吃即可,小孩或是脾胃弱、体质虚寒的人最好蒸熟后吃,也可以把梨皮削下来与梨肉一起放到锅里煮水喝,吃梨肉、喝汤。
柚子:秋季是吃柚子的黄金时间,秋季正是柚子的季节。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是冬季养肺和缓解感冒后咳嗽的良好水果。
- (编辑:沈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