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品读一些家乡作家写的乡土读物,已成为我退休生活的一个部分。《青竹故事》就是其中很吸引我的一本。
青竹位于庆元县东部高山上,海拔千米,堪称东部一个大村,曾有毛、胡两姓村民1900多人。这里群山逶迤,清泉欢吟,翠竹青青,绿意盎然,稻香醉人,樵歌唱晚。正如书中一篇《青竹赋》所言:“青山脉脉藏画意,竹海粼粼蕴华章。飞瀑流泉莺唱晓,峡谷奇岩凤朝阳。”它拥有自然和人文各十景,既凸显了该村建村600年来的深厚底蕴,又使天生丽质的村落风光,带给人们一份真切的山村美感。翠竹婆娑,透出它清丽的美,含蓄的美,虚怀若谷的美,沁人心脾的美!这个山村是很温暖的。气势宏伟毛氏宗祠、修葺如新胡氏宗祠,默默地诉说着两姓村民几百年敦亲睦族、和谐相处、耕读传家、血脉绵延的故事。正如村口那两株古柳杉,它们的枝干互相伸向对方,相交相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落有致,宛如热恋情侣十指相扣,相依相偎。村子里,慈孝成风,兴学有道,崇德向善,桃李春风,村美景美人更美,新人新事传千里。
随着城镇化的大潮席卷而来,青竹这样的山村,尽管山水旖旎,秀色可餐,蓝天白云,清风爽人,也留不住它曾经的火热岁月,它的青壮子女纷纷奔向“诗和远方”。人去楼空,空寂和清静笼罩着那些守望村庄的老人们。“常思反哺之义,常怀感恩之心,我的心驻青竹。”“最魂牵梦绕的依然是家乡青竹的蓝天白云,屋后莲花山的林子、屋前的小溪,亲昵的玩伴,亲切的笑脸,淳朴的乡音……”“总想着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候不知道自己内心埋下了怎样一粒乡愁的种子。”
青竹村是幸运的,因为它用自己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自己无数的赤诚儿女。“青青竹,竹青青。我是青竹人,青竹人爱青竹。”他们基于挚爱故土、思念故园、不忘家乡、振兴家乡的淳朴初心,于2014年开通微信公众号“青竹,我的家”。众人拾柴火焰高,“青竹,我的家”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美丽青竹”,实现了从单纯的乡亲联系,向弘扬、宣传青竹文化的华丽转身。有了源头活水,《青竹故事》的诞生,就到了瓜熟蒂落时节。《青竹故事》作者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踔厉奋发的创业者。青竹这片生活沃土,提供给他们丰厚的创作土壤,所以这些故事真诚朴实,很能吸引人、感动人,使读者有一种喜悦的“尝新感”,有一种清纯的获得感,一种抚慰乡愁的妥帖感。
应该致敬《青竹故事》的主编毛茂丰,这位青竹故事中《黑头颈和歪头公》的少年“黑头颈”。青竹父老乡亲把他送进火热军营,退伍后,他在公务员岗位上表现出色,他“甘当公仆常励志,愿化春泥更护花”,如今是庆元县慈善总会会长。他深爱家乡,心怀慈善,在青竹首创村级慈善爱心基金。一花引来万花开,如今全县已建立了102村级慈善爱心基金,累计筹得爱心款1630多万元,持续开展奖学助学尊老敬老活动。
充满正能量的青竹故事还在发生,我们有充分的自信,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必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