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庆元 正文
用自动育苗机播种稻秧苗,一天可育种近千斤;通过嫁接育苗栽种番茄,可以根据不同成熟时期实时调整播种时间,不仅提升了植株的成活率,还能多收一季果……一个大棚,无论是种粮还是种菜,都实现了提质、增产、增效、降本,这就是现代农业的模样。
行走在庆元屏都,进大棚、问菜农、访市场,很容易感受到农业现代化的蓬勃脉动。
农业现代化,科技是动力。从屏都看全市,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要化解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农业科技和改革创新。屏都蔬菜产业的不断升级,深刻印证了这一道理。
农业实现现代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当前,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现代化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用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激发农业现代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要瞄准产业所需,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等领域,整合优势科研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等问题,要舍得下力气、增投入。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重点扶持一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激发一线活力。
如今,农民对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正由部分品种生产的局部需求,转变为“种养+”全链条的需求,从非刚性需求转变为“离不开、要更好”的刚性需求。这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丽水,青田北山谋划成立“生产托管”“机农合一”“全程机械化智慧化+综合农事”的服务公司,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些地方大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广应用适宜间套作农艺措施的农机装备,促使农民实现“一田多种养、一季获多收”,有效拓展增收渠道和空间。
科技给力,种地更省力。只要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产品研发制造、持续完善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继续提升智慧农业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我们一定能够推动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加快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转型升级,把田间地头激荡的科技动能更好转化为增产丰收的喜悦。
- (编辑:吴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