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孔氏南宗74代嫡长孙入土丽水庆元 庆元这家人45年为他祭扫
2024年04月05日 12:22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原标题:孔氏南宗74代嫡长孙入土丽水庆元 庆元这家人45年为他祭扫

  4月4日,清明节上午,雨后初晴,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丽水庆元县濛洲街道大济村仙宫山上,78岁的村民吴小青和妻子、儿子,祭扫完祖坟后,便来到相距30多米远的“孔繁豪墓地”。紧接着,三人开始锄草、献花、鞠躬……祭扫“孔繁豪墓地”,他们一家已默默坚持40多年。

  他们一个姓“吴”,一个姓“孔”,是八竿子打不着、跨越时空的“两代人”。为何吴家坚持祭扫该墓?其中经历了什么?故事还得从80多年前说起↓↓↓↓

  1939年6月1日,为保护国宝孔子和亓官夫人楷木像的安全,国民政府电令“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孔繁豪护送孔子和亓官夫人楷木像离开衢州,转移至龙泉县文庙。

  孔繁豪及眷属徐氏、秘书孔柱秦一行,由4名士兵护送,辗转到龙泉县文庙。然而,文庙已被流亡的杭州树范中学借为校舍。于是,在龙泉县政府的安排下,孔繁豪一行在八都镇李家祠堂落脚。

  1940年冬,日寇兵锋逼近丽水,浙江省政府电令孔繁豪先生护像尽快转移到庆元县。

  在庆元县官方安排下,孔繁豪一行入住庆元县城东南郊的大济村慎修堂。孔子和亓官夫人楷木像就供奉在一个有玻璃门的木龛内。因此,慎修堂就成了流亡的“孔氏南宗奉祀官府”。1944年10月20日,54岁的孔繁豪卒于慎修堂寓所。棺木暂厝大济村村郊。

  在孔繁豪去世后两年,村民吴小青出生了。在父辈悉心教导下,吴小青早早挑起了生活重担。

  时针转向1979年。吴小青从村民处购得村郊3处灰房用于盖新房。而紧挨着的是一座占地约10平方米、已倒塌的矮墙灰房,内有腐烂的棺木和散落一地遗骨,其四周长满齐人高的杂草。得知是“奉祀官”孔繁豪的遗骨,吴小青没有多想,便和村民置换了该灰房,并雇村民叶正贤按家乡风俗将该遗骨安葬入土。

  “将孔繁豪遗骨安葬在村内仙宫山上,一是该地属村‘公共山地’,少纠葛;二是我家有两处祖坟在该山上。选择离祖坟不远处建孔繁豪墓地,是想着今后自己能连带扫墓。”当时,吴小青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既然自己安葬了孔繁豪遗骨,就要负责挂纸(扫墓),就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

  誓言无声,行动有力。此后每逢清明,吴小青和妻子都先祭扫完两座祖坟,再祭扫孔繁豪墓地。等儿子们长大了些,夫妇俩也会带他们去扫墓。对这位异姓、陌生人的墓地,一家人始终同祭拜自己的长辈一般,无差别对待。10年,20年……每年祭扫“孔繁豪墓地”便成为一家人自觉和习惯。而这一切,他们却不曾对外人提起。

  2002年8月29日,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孔祥楷先生到大济村“寻根”、凭吊孔繁豪墓地,吴小青一家的善举,才被少部分人知晓。2011年,孔繁豪墓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如此,每逢清明(2023年因家乡风俗未祭扫),吴小青一家依旧不忘祭扫“孔繁豪墓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孔繁豪先生,吴小青首次建房时,把原孔繁豪棺木存放处的一角空出来,致使原布局较方正的房屋缺角。8年前,其儿子吴复久重建房子时,仍留有这一“纪念角”。

  “40多年来,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多做好事、善事,而且要有头有尾。”当天祭扫结束后,吴小青叮嘱吴复久说,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祭扫“孔繁豪墓地”要一直坚持下去……

    (编辑:周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