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多山地,九山半水半分田,东部乡镇尤为如此。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环境要素制约明显,如何破难?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近年来,举水乡向科技要效益、向机械化要效率,依托省级农业“双强”项目,流转土地3500余亩,探索创新发展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基地,成功打造东部首个机械化千亩“菌粮果蔬”综合产业基地,构建“政府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的经营方式,通过举水乡强村公司与企业共建联建增收10余万元。同时设立举水乡“月丰共富工坊”,带动全乡600余名留守劳动力均可就近务工增收6000元以上,销售农副产品29.41万元,为东部乡村振兴提供了“共富”产业新样板。
“金戈铁马”的“机械化”
近日,在举水乡落岭村月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厂房内,伴随着稻谷脱壳精选一体机的轰鸣机声,一粒粒饱满的稻谷经过加工,变成了一袋袋优质的大米。
“在设定好所需大米的尺寸、光泽等参数后,稻谷脱壳精选一体机就可通过进料口吸入的稻谷,经两次脱壳程序,筛除碎米粒。然后通过高速影像扫描每一粒米,机器会自动剔除不符合参数的大米以及其他杂物。”举水乡贤代表、公司负责人之一的吴至松告诉记者,稻谷脱壳精选一体机除了能挑选出好大米,工作效率也是普通碾米机的两倍,每小时能脱壳稻谷2000斤。
近年来,我县东部乡镇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举水乡拥有1000余亩高山台地,适合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开发。
于是,举水乡以创建省级农业“双强”项目为契机,培育月丰农业公司,引入大量现代化农业机械,推动1000余亩耕地实现翻耕、播种、收割、加工一体化生产。
去年初,“月丰农业”引进了庆元首套每日可育苗300亩以上的水稻钵苗育秧生产线,大大提高了育秧效率。
“生产线一天的效率等同于传统5人的育秧效率,省工又省力。”同为“月丰农业”负责人、举水优秀乡贤吴路军表示,等秧苗生长到可抛栽时,再从秧盘中取出,均匀抛撒于稻田之中,靠育秧根部土坨下落时的力量灌入田间泥浆,即可完成水稻种植。
水稻钵苗育秧抛秧是一项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新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发芽齐、存活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可培育出“齐、匀、正”的标准化秧苗,按亩均来算,比普通秧苗的产量净增200斤。
如今,举水乡农耕生产逐渐机械化,在播种、管护、收割等环节,各类农用机械尽显“十八般武艺”。
“这是植保无人机,可用在田间喷洒农药防虫管护;这是大马力旋耕机,可开沟、耕地;这是稻谷收割机,可机械化收割稻谷……”看着这些“金戈铁马”的农业机械,吴至松表示,机械化的助力很大程度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
目前,月丰农业公司共有2台育秧机、2台收割机、1台稻谷脱壳精选一体机、2台无人机、1台轮式拖拉机、2台履带式旋耕机、2台稻谷烘干机,机械的功能覆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储等环节。
“技术农民”的“科技范”
日前,在“嗒嗒嗒”的轰鸣声中,吴至松驾驶着小型履带式旋耕机,对大棚里的田地进行翻土整平作业。几个来回,就把原本长满杂草的田地翻耕平整。
翻土作业可以把底下的新土翻上来,把杂草作为肥料埋下去,深埋到土里20厘米处,把板结的土块打碎,让耕作层变得松软厚实,不仅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田间的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率。
“翻土把杂草埋到土里,既不用除草剂,减少了对土地的破坏,减轻了环境的负荷,又增加了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生长,生态又环保。”说起有机农业的种植技术,吴至松头头是道。他表示,以前种田只知道施化肥、用农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种出有机无公害的农作物才能赢得市场。
如今,月丰农业公司种植的小尖椒、果蔬等农作物都直接销往杭州等大城市的批发市场,获得了市场认可,销路不愁。
科技给农业装上了“智慧芯”。近年来,举水乡通过招才引智,引进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阮美颖担任科技特派员、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范飞军等为技能讲师,为农户开展各类农业技能指导、培训,讲解科学种植技术、农业机械使用技术等技能知识,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去年,吴路军和吴至松还参加了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社保局和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培训,并顺利考取了植保无人机驾驶证。
“定点、编程、装药、启动。”经过一年多的植保飞行实践,如今的吴路军已成为一名专业的植保“飞手”。
“我们不仅在自己的基地用无人机植保,还受邀帮助竹口的农户开展植保服务。”吴路军表示,农业植保无人机可代替人工撒播种子、化肥、喷洒农药,对农作物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不但操作简单、喷洒均匀,而且成本低、速度快、防治效果好。
会开拖拉机、会飞无人机,懂育秧生产、懂有机种植,善学习、懂技术、会经营的吴至松、吴路军俨然成为了新一代的“技术农民”。
留守老农的“存粮折”
“拿了30斤米,你还有750斤米。”近日,在月丰农业公司仓库内,吴路军对前来领取大米的村民吴岩姿说。
吴岩姿是举水乡落岭村人,种有3亩多的稻田,去年共收获4000斤湿稻谷,碾成大米近2000斤。由于年至六旬,收稻谷等这些重体力活干不动了,幸亏月丰农业基地有收割机、碾米机、烘干机等设备,为周边的留守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去年以来,随着“月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针对村民高龄化、劳动能力不足等问题,计划在基地建设一个东部乡镇粮食储存仓,用科技给周边的留守老人提供稻谷收割、烘干、碾米等服务。
“收稻谷、烘干、碾米,全都是他们帮我做的,我一点力都没出,非常方便。”吴岩姿表示,稻谷收来称重后,还可储存在基地的仓库里,避免了存在家里会出现鼠虫害问题,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推出了‘粮食存折’服务,就是帮农户收了多少斤稻谷,就记在一个笔记本上。等到农户要来取大米了,我们再从仓库里拿出他所需的数量,相应在本子上记下所取大米数量和所剩余量。”吴路军表示,粮食存折服务也是考虑到留守老人来回收稻谷、碾米、存储等不便之处,老人既省力也方便,何乐不为。
此外,“月丰农业”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周边留守村民的就业增收。吴岩姿就是基地的固定工人之一,除草、抛秧、种菜等农活也是行家里手。
“家离基地不远,一天能挣个百十来元钱补贴生活,挺好的。”说起基地的工作,吴岩姿很满意,一年下来也赚到1万余元的工资。
吴路军告诉记者,虽然基地配置了众多农用机械,但许多农活还是离不开人工,基地平常都需要10来名工人干活,繁忙时还要三四十名工人同时干活。每年公司都要支付60多万元工资,有力带动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近年来,在“月丰农业”的带动下,举水乡不断吸引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入驻。截至目前,共有相信谷电商直播、番茄哥高山番茄种植、菌鹏菌粮果蔬轮种等“乡贤+”项目扎根举水。
举水乡乡长陶冰华表示,举水乡始终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办法、力度抓农业,发挥本地农业龙头企业、新农人及优秀乡贤回乡创业等带动作用,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写好农业双强、智慧乡村后半篇文章,推动农机智能化、耕作数字化、管护科学化,在山区宜机化改造上探路先行,让“机器换人”在这里成为现实,让“以田富农”成为这里的最美乡愁。
- (编辑:周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