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日报】乡村春晚:当文化从“自信”到“潮流”
2023年03月11日 10:36来源: 丽水日报 作者:记者 张李杨 吴丽萍 通讯员 杜依蔓 陶冰华
原标题:乡村春晚:当文化从“自信”到“潮流”

  “这是村里旅游刚发展起来时,我编的小品《误会》,告诉年轻人不要迷信、赌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挣钱。”

  “这是我们在北京演出《农活秀》的照片,当时还接受了节目主持人的采访。”

  ……

  在“月山春晚”展览馆里,70岁的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村民吴美妫如数家珍地为福建省政和县镇前镇的乡镇干部介绍“月山春晚”的高光时刻。无论是客厅墙壁上挂着的演出相片,还是手机相册里那数不清的精彩剧照,都有着一段段与月山春晚紧密相连的故事。

  43年前,“乡村春晚”从月山源起,年复一年,“月山春晚”以其举办时间的持续性、参与群体的广泛性、节目内容的独创性以及扎根基层的草根属性,不仅成为丽水市的一道靓丽风景,更发展为当下中国乡村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如今,乡村春晚的产业发展仍在继续,昔日的农村文化符号,正逐渐成为全国可推广运用的文化共富IP。

  源自偶然的狂欢

  一曲山歌,几句乡音,便能牵出无尽乡愁。

  从庆元县城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一个小时就到了月山村。还未进村,云雾朦胧间,望见几个字“月亮居住的地方”。

  停车的地方是吴文简祠,祠堂门口那棵算不上参天却不失磅礴的老樟树,凸起的奇形怪状的老树根,粗壮的爬满青苔的老树身,舒展的放肆伸张的老树枝……当地人都叫它“樟树娘娘”。

  不远处,“月山春晚”展览馆里陈列着的一张张春晚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都在讲述着“月山春晚”的变化。

  1981年春节,中国大地在改革开放中万物复苏。在地处深山的月山村,村民吴绍利灵机一动,和几位同样爱好文艺的村民聚在一起,在自己家里敲起锣鼓,拉响琴弦,唱起民歌……大家不约而同地围拢唱和,第一台“月山春晚”从此诞生。

  这个寂静的小山村,从此多了生机和灵气。勤劳智慧的村民,从田间地头的劳作中汲取表演灵感,把一件件日常琐事编排成一组组节目,更是将编草鞋、打稻谷、犁秧田等充满乡村气息的劳作场景搬上“舞台”。

  1991年,庆元县实现了村村通电。

  “月山春晚”进了村里的大会堂,不仅演出的灯光亮堂起来,音箱、话筒等新设备也成为春晚演出的完美“助攻”。迄今“月山春晚”已走过了43个年头。从最初的村民家中,到公路边、小学操场上、文化礼堂里,直至走向全国,月山人的热情始终不减。

  “月山春晚”的后台从不缺欢笑。上至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下至四五岁的稚龄孩童,都在紧张地排练节目。对于月山人来说,村里的春晚是最质朴的情感表达。

  作为每届村晚的保留节目,农活秀《一个村子的集体记忆》表现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很简单,不用精致妆容,大伙儿只需换上过去的衣服,拿上农具,便能在舞台上轻车熟路地种地、除草……

  正如参与表演的村民所说:根本没有难度,都是农民最真实的生活。

  当然,在新时代,它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父辈们繁重的农活里,多了吹拉弹唱的欢乐,奏响了新农村新生活的欢乐音符!

  厚植文化的底蕴

  锅碗瓢盆成了架子鼓,啤酒瓶、铁皮箱、勺子和筷子等日常物件都被拿来当作演绎“农民版十二乐坊”的乐器……没有明星助场,没有特效助阵,表演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却点燃了小山村的春节氛围。

  作为全国群众文艺领域“群星奖”的获奖项目,“月山春晚”在内容呈现和主题挖掘方面不断探索出新,充分融合本地各类群体的作用,打好春晚的“基础”。

  2004年,乡贤吴艳霞从北大进修班返乡后产生了把“月山春晚”故事传播出去的念头。在她的倡导下,村里成立了一批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月山芽儿”演出队伍。也是在那一年,月山春晚开始受到媒体关注。2010年,月山春晚获得原文化部颁发的最高文艺大奖“群星奖”。

  如今,“月山芽儿”志愿服务团队结合擅长领域,在月山村文化礼堂里开展村晚节目主持、编导、演出、宣传等乡村春晚技能培训工作,希望通过常态化的孵化与培育,组建更多的乡村文艺志愿队伍,不仅把月山春晚推向更高水平、更大影响力的舞台,还要让庆元153个已建成的文化礼堂都能实现“办一台能代表自己村的乡村春晚”的目标,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在参与村晚、享受村晚的过程中,实现一场“村晚明星梦”。

  “这个小小的舞台不仅是一个自娱自乐、充满村民欢声笑语的平台,还包含着村民们对乡村文化浓厚的情感寄托,一台小小的春晚,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吴艳霞说,是“月山春晚”让她萌生了田园追梦的想法。

  梦想照进现实,远比最初的设想更美好。

  2021年6月,“村晚”作为全国推广的三大群众文化品牌项目,被写入《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国家“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21年8月,丽水发布全国首个乡村春晚市级地方建设标准,发源丽水的“乡村春晚”成为国家文化标志。

  2022年1月4日,“村晚”被写进中央1号文件,成为各地推动乡村振兴的文化标配。

  2023年联合浙江民生休闲频道共同打造的第43届月山春晚,设立杭州演播厅和月山村两个会场,以VCR、实景舞台录制、嘉宾访谈等多种形式编排演出,充分宣传庆元的县域形象和发展成果,对“月山春晚”这一IP进行品牌提质、传播升级。据统计,线上累计观看人数超过了200万人次。

  激活乡村的活力

  如今,春晚在更新,村情在发展。

  “月山春晚”这场一年一度的乡土文化盛宴,化身灵动的情感纽带,连接城市与乡村。带着泥土气息的“村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外地游客不远千里驱车来看“月山春晚”。如今,月山村的年接待游客量已近20万人次,游客人数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

  与此同时,路越修越宽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建起了民宿,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说起村里的春晚,月山村民们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以“月山春晚”为基点,结合月山自然人文景观,庆元连续举办三届庆元廊桥国际越野赛,每届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余名运动员参赛,穿越廊桥古道、观赏“月山春晚”,并通过新闻发布会、网络直播等方式宣传造势,打造文旅体深度融合的典范品牌。

  在每年举办100余场“乡村春晚”的基础上,庆元各乡镇、街道结合地域或产业特色,在五年来推出了亲水节、茶叶节、荷花节等贯穿一年四季的乡村旅游文化节200余场,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文旅融合品牌集群,有效推动了近郊游、亲子游、休闲游的发展。

  现在,每年腊月廿三的“月山春晚”结合舂黄粿、蒸年糕、打糍粑等春节传统民俗,烹制“庆元十大碗”特色百家宴,吸引着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随着“村晚漫游”精品线路的设计出炉,乡村春晚与电商、民宿、生态产品、非遗美食销售等实现“打包”运营,形成了“村晚带动产业”的良好发展格局。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等荣誉纷至沓来,月山村成为文旅融合乡村实践的成功典范。

  受益的不仅是月山村,这块国家级文化品牌正在庆元乃至丽水显现辐射效应,以“月山春晚”为代表的丽水“乡村春晚”列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样本”。“月山春晚”品牌从打造到复制、提升、推广,正不断刷新庆元文化金名片的含金量。

    (编辑:吴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