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纠纷、婚姻矛盾、财产纠纷、家长里短……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员的身影。哪里有纠纷,就要奔赴哪里,放弃休息是家常便饭,有时家里有事情还要舍小家顾大家。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下发展与改革所带来的矛盾,人民调解员总是在第一时间介入,使各类纠纷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保障着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为“平安庆元”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群众一声声“和事佬”、“老娘舅”,就是饱含着对人民调解员工作的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及尊重。
那么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的调解员是怎样在邻里、家庭之间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的呢?又何以孜孜不倦地奔忙于调解?近日,记者赴安南乡安隆村采访人民调解员吴帮广,了解人民调解员的工作。
两头摆平就是能力水平
今年63岁的吴帮广,是安南乡安隆村人,从1992年起任安隆村调解主任,至今已有22年了。
“从事调解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记者问。
“就是要敢于担当,耐得住寂寞,不要去想发财。”吴帮广说。
在采访当天,记者巧遇吴帮广正忙于调解一起山林纠纷。
“别看净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弄不好就会出大事的。”在路上,吴帮广边走边向记者介绍道,这次吴某与姚某山林纠纷调解已长达半年之久,双方都互不相让,先后调解过7次,现场实地勘查过3次,所以对地形地貌已了如指掌。为了调解这次山林纠纷,吴帮广走访了相关农户,还到过档案局查看历史档案。
经过近1个小时的翻山越岭,吴帮广爬上村民吴某与姚某发生争议的小地名叫“岩下山”的山头。吴帮广手握两家的《林权证》,按证作依据,走完东界踏西界,双方《林权证》都登记以“坑”为界,而且两边都有“坑”,争议面积也只不过是2亩地。最终吴帮广裁定双方各退让一步,将2亩地分成两半。
通过3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解,双方终于在《人民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看着双方握手言和的场景,吴帮广说:“村民间矛盾化解了,这下我又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前阵子,村里有两户人家因宅基地纠纷,互不相让,火药味十足,你挖我墙角,我堵你道路。村里人怎么都劝不住,便连夜请来吴帮广。
“想过日子,就不要闹,世代邻居莫要为小事伤和气。”吴帮广先是一家一家谈,然后把两家找到一起再谈,一次说不通、两次,两次说不通、三次……终于化解了怨气,主动让出公共道路,自家掏钱砌好围墙……邻里和好如初。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去年在调解一起坟头木柴被砍,当事人和家属一直保持沉默。为了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吴帮广便主动找当事人的亲友、邻居,了解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其亲朋好友与其进行沟通,确保了此争议一次性调解成功。这些纠纷的调解折射出吴帮广爱动脑筋,注重调解技巧的钻研和调解方式的创新。
“什么叫提高人民调解的水平?两头摆平就是能力水平!”多年调解工作,吴帮广以质朴的语言来表达对调解工作的理解。
没有法律知识就压不了邪
社会不断发展,民间纠纷出现许多新特点、新情况,单凭热情、公正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调解工作,还得靠多学点法律来武装自己。为此,吴帮广不断地跟自己暗暗“较劲”起来。
为快速熟悉和掌握法律政策调解所需要的知识,他边向人求教边做调解工作,不断学习“合同法”、“婚姻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分析研判矛盾纠纷主要类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化解。
今年5月份,在一家竹制品公司打工的吴某,上班期间,手指不小心被机器扎伤,出院后因营养费等问题出现纷争。于是吴某找到吴帮广。经了解后,吴帮广及时介入,边对照《劳动法》进行学习梳理,边跑县人力社保局咨询相关事宜处理意见,做到心中有底。7天时间内组织双方3次调解,最终达成该公司除赔偿全部医药费用外,住院治疗期间,每天支付工人工资80元、护理费120元、营养费40元的协议。吴某紧握着吴帮广的手感激地说:“要不是你,我这些费用就讨不回来了。”
同样,在去年2月份,发生在安隆电厂旁两辆电瓶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双方都受伤住进医院,这起交通事故当事人吴某也找到了吴帮广调解。接手后,吴帮广深知这起交通事故与普通矛盾纠纷调解不同,于是把双方当事人组织起来,到事故现场勘查,了解发生事故真相。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当天吴帮广就自己骑着电瓶车迅速跑到交警大队,找到经验丰富的民警咨询、请教,如何调解交通事故。最终,吴帮广根据《道路交通法》,达成过错一方赔偿10000元医疗费用。
一桩桩、一件件的纠纷矛盾,吴帮广总是能以法服人、以理明人、以情动人,用公平调解的“金钥匙”打开“一把把”矛盾纠纷的锈锁,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从事调解这么多年来,吴帮广在当地的声望越来越高,不仅老百姓乐意找他,就连政府部门遇到难事也会找到他解决。吴帮广这样概括道:“没有公心人家信不过,没有热心碰到困难就要绕道,没有决心办法就缺少,没有法律知识就压不了邪,没有耐心纠纷就解决不了。”凭借这句真言,他脚踏实地,为民解忧,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调解工作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从未上交过一起矛盾纠纷
22年来,经吴帮广调解各类纠纷高达1000多件,调解成功率100%,有效遏制和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10余件,22年来,实现了无村民越级上访、无矛盾纠纷上交、无群体事件“三无”目标,吴帮广也成为远近闻名的“金钥匙”。
“安隆村是安南乡最大一个行政村,人口有1000多。”县司法局干部吴日耀说,22年来,没有一件矛盾纠纷出过村,这可不简单。
问有什么秘诀,吴帮广笑着说,秘诀就是:“尽好这份义务,关键要快,有情况要立即前往,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接到电话就马上赶去,不能拖拖拉拉;要以理服人,公正公平,把当事人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向引导。”
据村民们说,在安隆村小到夫妻拌嘴、婆媳不和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到邻里打架抡锤、矛盾激化的群体性事件,一起起矛盾纠纷都被吴帮广一一化解。
调处民间纠纷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吴帮广几乎天天、时时都有要面对和调处这些矛盾,其间的酸甜苦辣一般人是很难体会的,然而他没有一句怨言。“广调”是村民们对他的亲切称呼。
在吴帮广家里,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牌,优秀调解员、十佳和事佬……这些荣誉足以证明他是个优秀的调解员。
象吴帮广一样,奋战在调解岗位上的调解员,全县共有1382名。去年,全县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746件,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如果说“枫桥经验”是一剂调解良药,那遍布全县的人民调解员就像一把把“金钥匙”,在与百姓心与心的沟通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件件关乎民生的事办妥了,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我们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庆元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42 ICP备案号:浙ICP备20028743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