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群众路线关键要“接地气” 坚持用亲和力感染群众做好乡镇工作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核心内容是为民,最终落脚点是群众。走好群众路线,关键是要“接地气”。
党的群众路线强调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不少干部“沙发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出现了对基层感情变淡、对群众关注不够的倾向,虽然知道群众的一些情况,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并因此导致在工作指导上与基层建设实际脱节,与群众思想实际脱节。这样错误的思想认识对我们的工作百害而无一利,尤其作为深处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更忌在群众路线中“走马观花”“隔窗看景”,若对基层情况的掌握“空白”、“过时”状态,不擅解剖麻雀、思考问题,就容易造成在指导基层工作时出现“闭门造车”、“刻舟求剑”问题。
基层是门必修课,群众是本必读书。尤其对我们基层干部而言,更为重要和关键。只有熟悉基层、了解群众,乡镇领导、驻村干部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为名办事才能更有“准头”,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实,增强“群众亲和力”。
当然,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打造“群众亲和力”并不简单,需要我们克服很多困难。毕竟,不光是每个人的思想会千变万化,更何况社会是流动的,群众是流动的,思想是流动的,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思想,永远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步到位,必须持之以恒、持续用心,不光要知其一还要知其二,不光要知其表还要知其里。
作为一名乡镇领导,我主动联系我镇今年涉及重点项目的留香村,主抓该村的花岗岩开发项目。通过群众路线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在“接地气”中问民计、听民声、解民忧,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该项目政策处理等推进过程中,我坚持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问题,再小也都竭力去办,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疑、我有所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通过大量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将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推进该项目有序顺利实施。
同时,通过路教活动的专业学习和指导,更加增强了我工作处理的能力。通过学习,我逐步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在村级换届选举、五水共治、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处理等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做群众工作,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矛盾调解的专业水平。
离百姓越近,感情会越深,同群众距离越小,“群众亲和力”自然越大。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真正沉入基层,心入群众,用乡镇的“辛苦指数”换来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敢于“接地气”,善于“接地气”,乐于“接地气”,我们的群众路线才能走得稳健,才能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走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