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城市运转的承载,往来交错的公交线路就像一张网,连接着城市和乡村,方便着群众的出行;有一群人,他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路线,奔波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给出行群众带来交通便利。他们就是公交车驾驶员。半平米大小的驾驶位,“圈”成了他们生活……
11月7日,记者到“庆元—隆宫小关村”班次的城乡公交上,体验公交司机王友镇的车上生活。
上午7点,在隆宫乡小关村,王友镇从租住的房屋出门,准时来到公交车旁,只见他熟练地打开车机箱盖,开始检查机油、水、天然气等情况是否正常。对他而言,这样的“三检”流程每天都必不可少。用王友镇的话说,安全无小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些许问题,一辆车上17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7点20分,王友镇坐到驾驶员位置上,准备出车。从小关村出发,到县客运中心全程约50公里。然而,看似不长的50公里路程却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因为“庆元-隆宫乡小关村”仅有这一辆城乡公交车,因此,无论经过哪个站点,王友镇都会尽量开得慢些,免得乘客错过公交车。
有一种感动叫责任
“王师傅,这个月是你开车啊,今天周五可有得忙了。”在隆宫乡中村站点上车的一位村民一上车便和王友镇寒暄道。王友镇微笑着回应乘客的问候。
对于大部分常坐城乡公交的隆宫片区村民而言,今年53岁的王友镇并不陌生,他已在“庆元—隆宫小关村”班线开了4年多的车。在这4年期间,他和另外两名司机实行轮班制,每隔半个月要值班一个月,在值班期间,他们吃住都在隆宫乡小关村,俨然成了隆宫乡本地人。“我跑的这条线路,经常坐车的乘客我们都非常熟悉,也算是因公交车结缘吧。”王友镇打趣道。
车上,乘客纷纷“爆料”:平时坐车回家,遇上下雨或是老人家东西较多,王师傅经常会把车开到距乘客家里近些的地方停车,然后帮着他们拎东西回家;要乘车时,只要打个电话给王友镇,他都会及时告诉大家在哪上车,大概几点会到,为乘客提供便捷。因此,当地经常坐车的村民都非常喜欢王友镇。一些得到过帮助的村民,有时还会给王友镇送一些自家种的蔬菜表示感激。
有乘客下车时,他才得空打开杯子喝了口水。
有一种收获叫快乐
到达车站后,王友镇径直走进休息室,这时,里边还有几位早班司机在休息。
“今天不回家看看?”其中一位司机问。
“今天周五,学生多,要加开一班车,还是多休息会儿,安全第一。”王友镇笑着回应道。在与公交司机们聊天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平时由于班次较多,许多公交司机到达县客运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休息一下,就算是遇上饭点,往往也是随便扒几口饭,做好准备再次出发。
上午11点不到,王友镇完成第三趟车,回到休息室,他先松了松筋骨,拍了几下腰;然后才坐下打开餐盒简单扒了几口饭。这样一系列动作,看似平常,但也透露出了公交司机们工作的不易。
由于长期保持同样的姿势开车,不少公交车司机被颈椎病、肩周炎等职业病困扰,而每天赶时间吃饭,更让司机容易患上胃炎。
然而,王友镇告诉记者,对于公交司机而言,最辛苦的不是每天忙碌的工作,而是有时乘客的不理解。
王友镇回忆说,前段时间由于票价调整,有个乘客上车后就怀疑我们乱收费,售票员好声好气地向他解释,反而被辱骂。虽然,那个乘客最终付了钱,但一路上骂骂咧咧,他和售票员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
王友镇说,虽然每天开的路线都一样,但是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有时候,遇到车有故障或者是要加油等特殊情况,稍微晚了一些,不少乘客就会抱怨甚至说出很多难听的话。但为了避免矛盾,公交司机能做的只是好好解释,或者让他们说几句出出气。他希望,乘客们能对公交司机多一份理解。
“很多乘客也支持我们,说话客气,感觉很贴心。”王友镇说,每周五虽然要加一班车到学校接送学生,却是他每周最开心的时候。学生嘴甜,上车后一口一个师傅,下车后基本都会和他道声再见,每次听到这些,感觉累点也都值得。
有一种付出叫坚守
据了解,平时,“庆元—隆宫乡小关村”往返每天有3班车,早上7点20分从小关村出发,9点40返回隆宫;12点20分再则从小关村出发回庆元。每逢周五,因为学生较多,则加开一班,专门接送学生。
所以即使再忙,王友镇都一定会在每趟班车之间抽出点时间,好好休息一会儿,养足精神,避免疲劳驾驶。
下午3点,王友镇来到菊隆中学,等待下课回家的学生。3点15分,学生们一股脑冲上车。王友镇起身清点乘客人数。
“人多了啊,只能坐17个人,你等下趟车吧。”王友镇和躲在最后一排多出的一名学生说。听到王友镇这么说,几个孩子一同恳求王师傅让他们的小伙伴一起乘车。但王友镇委婉地拒绝了。
“除了司机和售票员,车只能乘坐17个人,多一个也不行,你等下一班车,等会儿我还会回来。”看王友镇态度坚决,多出的一名学生只能下车。
车上都是学生,多带一个不行吗?
看出记者的疑惑,王友镇解释说,近几年来,校车违规超载学生而发生事故的情况很多,超载一个人,就多一分危险,不能因为一时的方便,而拿全车乘客的生命冒险,司机要对乘客的生命安全负责。
到达隆宫乡,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电子屏幕时间也已跳到16点03分,正当孩子们奔向家中吃晚饭时,王友镇一天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他还要回到客运站,开完最后一班车。
一路从隆宫乡出来,沿途只有零星两三个上下车的乘客,然而,王友镇还是稳稳地握着方向盘,匀速开车。
“王师傅都没几个人坐车了,为什么不开快点?”一位乘客问。
“路上弯道多,而且天黑了路况不好,还是稳当些好。”王友镇说,多年的开车经验让他对整个路段的情况都非常熟悉,哪里该踩刹车、哪里可以加速、怎样开乘客坐着最舒服……他都了然于心。但是,庆元—隆宫小关村的路况不好,路上共有大大小小四五十个弯道,而且为避免晕车的乘客乘车不适,他都会尽量开得慢些,让车晃动的幅度小些。
在交谈中,王友镇说起了4年来,他最骄傲的事。
“4年多了,我开车从未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而且车上供乘客晕车时使用的塑料袋用得总是最少的。”王友镇略显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虽然公交司机工资不高,工作压力也挺大的,但是每次把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看着他们高兴回家的样子,让他倍感骄傲。他感谢公交司机这份工作,因为它不仅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更让他多了一份成就感。
晚上7点10分,最后一名乘客下车。王友镇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小关村的租住处。房东和他一起坐下吃饭。饭菜很简单,是三菜一汤,但是王友镇很满足。他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公交司机,从事的工作很简单,却也重要,如果没有公交司机,一些偏远地区的村民出行都成问题,这份工作,他会一直坚持。
结束采访,天际已是黑压压一片。透过厨房玻璃窗往里看,王友镇和房东一家有说有笑……
公交司机门槛高 工作条件艰苦致青黄不接
据了解,目前我县共有50多名公交司机,其中以年龄为30—50岁之间、驾龄较长的老驾驶员居多,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驾驶员屈指可数。
据县客运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招聘公交司机有许多硬性条件,要求持有A1或A3驾照,需有3年以上驾龄,公交行业准入门槛较高。而考A1或A3驾照需花费万余元的费用,在此背景下,即使考取驾驶证,司机也更愿意从事大型客车驾驶,使得公交行业频频出现青黄不接现象。
有一首顺口溜:“公交司机,早上天不亮出门,晚上天黑透回家;见缝插针吃饭,五六分钟搞定不敢耽延;一整天都脚踩离合、油门、刹车,直到习惯了脚酸;握方向盘累了,也不能松开双手伸个懒腰;到了终点站,上洗手间都要跑着去……”各种辛苦吓跑了年轻人,公交司机越来越难招。对此,公交公司呼吁乘客们对公交司机多一份理解,少一些不满。
但正是有了这些不辞辛劳、坚守在公交线路上的驾驶员们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快速、便捷的城市公交线。公交司机那份执着的坚守、那份恒久的责任、那份付出之后的快乐,给我们注入了一股正能量。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我们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庆元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42 ICP备案号:浙ICP备20028743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