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群众路线 > 典型报道   正文
坚守大山 只为发展
2014年06月04日 09:01  来源: 中国庆元网  作者: 记者 吴明标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宁可苦干,不能苦等。”“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我们杨桥村没有出路。”“我同意村两委的意见,将自己的责任山、自留山归村里统一开发毛竹……”1997年4月4日晚上7点,荷地镇杨桥村召开首届村民代表大会。议程只有一项,表决通过“反租倒包”荒山开发模式,将村民的自留山和责任山收回村里统一规划和管理。在两个多小时激烈讨论中,27位村民代表进行了不记名表决,最后通过了这项决议。

  在这段两个多小时的影像资料里,不仅记录下了杨桥村村民对村里发展的期望,也翻开了杨桥村17年来坚守大山的历史篇章……

  脱贫致富——唤醒重造山林的心声

  杨桥村距荷地镇7.5公里,有耕地面积946亩,林地面积8120亩。上世纪80、90年代,整村搬迁造房用山上的木头、香菇生产用上山的木头、原木的销售也用山上的木头……“木头经济”造就了杨桥村一时的繁荣和富足。然而,曾经郁郁葱葱、莽莽苍苍的森林,在短短一二十年间就被砍伐成了“光头山”。对自然的“透支”,埋下了深重生态忧患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返贫的迹象。

  “把祖宗留下的资源都用完了,我们的子孙还能吃什么?”现实摆在村民面前。如何让村民“放下斧头,拿起锄头”,走出返贫困境,寻找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也成了镇、村干部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们不能走短期效益、眼前利益的老路,必须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走生态发展新路。”村党支部书记练珍文说,杨桥的发展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在让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的同时,也要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镇、村干部在经过详细研究,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最后将思路锁定在了发展毛竹产业上。提出思路不如做出样子。为了解决“空白产业”土地流转和发包经营等问题,当时练珍文和村两委干部不顾自家农活的繁忙,白天带人丈量山地,晚上挨家挨户征求意见,起早贪黑地忙活了大半年。

 

  1997年4月,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反租倒包”荒山开发毛竹。229户村民的960亩荒地,统一收为村集体管理。4月中旬,杨桥村掀起了“造山”热潮,村民们拿着扁担到15里远的松坑村,甚至远到江根,用脚步、用肩膀挑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致富路。

 [1] [2] [3] 下一页
(编辑: 陈沛沛 ) 
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6月18日正式启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
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主题:为民务实清廉
切入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环节1: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环节2: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环节3: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投诉举报 | 联系我们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庆元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42  ICP备案号:浙ICP备200287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