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技艺——“传统爆米花”守望者
大伙以“爆米花”师傅为中心,围成一圈,用好奇、期待的眼光看着白花花的爆米花出炉。“爆米花出炉了!”听到爆米花师傅的提醒,围观的人群立马散开,用手捂着耳朵。“嘭……”一声闷响过后,伴着一团烟雾腾起,新鲜的爆米花出炉了,从棕色的麻布袋中倒了出来……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街头巷尾常见情景。时代的变迁,这种传统的“爆米花”,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1月9日,记者辗转找到了“传统爆米花”的守望者吴建功。
在后田街老供销社门口的空地上,一位老人正忙着架机器,安风机、生炉火……他就是吴建功,今年63岁。在现场,吴建功使用的是老式爆米花机器,一个铸铁罐放在铁架上,铸铁罐中间粗两头小,一头还连着一块压力表。铸铁罐里装着大米,老吴一只手转动着摇柄,另一只手不时拿起铁钳,熟练地往火炉中添加木炭,火炉在风机的作用下变得通红……见记者来访,老吴边转动机器,边聊起了他的“爆米花”人生。
上世纪六十年代,家境不好,老吴没读几年书。为了生计,13岁时便跟做爆米花生意的姐夫学起了“爆米花”的活。“以前的农村,很少有零食,每年年底家家户户都要爆些玉米、大米或粿片等。那个年代‘爆米花’生意很好,光县城爆米花的师傅就有10多个。每到一个地方,一大群小孩都会前呼后拥地跟着。下乡时,有些家住得远的或是交通不方便的,村民们便会前来帮忙挑担子。下乡多了,大家都认识我,那时大伙都很热情,住在东家家里都没花钱,给他爆米花就全当房租了。”回忆起以前的场景老吴笑了。
过了8分钟,爆米花熟了。“嘭……”只见老吴熟练地将白花花的米花从铸铁罐倒出来……“这种老手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听见声响,我脑海中便回忆起儿时在农村排队等候爆米花的场景。”今年43岁的胡女士说,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拿点大米或是玉米,去爆点米花,那就是最好的零食,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得知老吴会爆米花,家住贝林街的吴女士也特意来看爆米花。“现在在家里用微波炉也能爆出米花来,但终归用传统方式爆出的米花留有粮食的香味……”
老吴说,干这一行,更像是游牧族,没有固定摊点,一般是哪个地段生意好就往哪里去。这个活看着简单,其实是个体力活、技术活,一套机器有九十多斤搬起来十分费力,爆米花出锅开罐时手劲要大,控制火候和气压表的温度很关键,还要会修理这些工具。由于长期从事爆米花行当,老吴的听力受到了影响,记者和老吴说话都得提高声音,而且老吴的双手还经常发酸。
六七年前老吴每个月还会抽出时间,下乡给村民爆米花。现在年纪大了,就在自家门前摆了个摊,为市民爆米花。老吴说,这两年他每月能挣1000多元。说起收徒弟,老吴略有遗憾。“我以前收过一个徒弟,但嫌累、脏,最终放弃了。现在超市、商店里都可以见到爆米花的身影,村民们在家中用锅、微波炉也可以做了,估计等他们这辈人干不动了,这门手艺也就要失传了!”老吴说,尽管如此,只要他还能干得动,仍会坚持做下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我们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庆元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42 ICP备案号:浙ICP备20028743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