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庆元   正文
[丽水日报]200口水井成了“治水教材”
2014年05月14日 09:29  来源: 丽水日报   作者: 记者 施龙有 吴建军 张建平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原标题:200口水井成了“治水教材”

  “为浙江‘治水’鼓掌的福建人”系列报道之二

  “如果不是当年的松溪江变成‘酱油江’,那我们村里就没有这200口水井。”福建省松溪县旧县乡岩下村的刘友银指着家门前的那口水井,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追寻“治水”锦旗背后的故事,记者沿着溪流淙淙的竹口溪而下,一路巡察松溪江清澈碧绿的江流。

  岩下村,与庆元县竹口镇的新窑村仅一桥之隔,是竹口溪汇聚入福建松溪江流经的第一个村庄。

  走进这个村,记者惊奇地发现,尽管松溪江穿村而过,但这个360户人家的村子里,却有200多口水井。这些水井,就是昔日经济发展污染水环境所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用水,村里原本祖祖辈辈都是从松溪江取水饮用的。年近七旬的刘友银说,虽然他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松溪江水突然变脏了,但那水的脏和臭,却是在脑海里记忆深刻。江水呈深棕色,就像酱油,老远就能闻到江水的阵阵恶臭,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色泡沫,就连河里的石头都被染成了黑色。

  村里只要是中年人,都对曾经被污染的松溪江水记忆犹新。“那时下河游泳,上岸后身上就会长泡疹。河里的鱼都死光了,江水别说家庭饮用了,就连田里的灌溉都不能用。”51岁的范作旦说。

  失去了松溪江的水源,村民只能雇人打井。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打一口井要2000多元的费用,全村光打水井的钱就花了40多万元。打水井也成为该村村民的一个沉重负担,家庭条件不够好的,只能两户、三户合打一口水井。

  在松溪县广播电视局,记者在新闻部主任李立进的协助下,找到了一段拍摄于1995年10月22日的视频资料,印证了村民们的所言。

  画面中,棕褐色的河水拍打着江边的石头,水流平缓处,大大小小的泛白的死鱼,凌乱地飘浮在水面。松溪当地一位渔民林有宝在视频中说,面对这“酱油河”,他只能弃网上岸。

  1996年9月12日出版的《海峡科技导报》,也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经环保部门调查测试,交界河水化学耗氧量超过国家标准22.7倍,挥发酚超标137.5倍……”

  而如今,经过多年整治和最近的“五水共治”后,浙江庆元县境内的竹口溪,溪水清澈见底,溪里鱼翔浅底,悠然自得。下游福建境内的松溪江里,碧波荡漾,蟹壮鱼肥,弃网上岸种菜的渔民,如今又纷纷下江开展渔业作业了。

  大力治水后,松溪江的水质已达到适合生活饮用的二类标准。

  岩下村的200多口井,如今大多已经被村民弃用。但它们的存在,就像是一个个治污的碑刻,留在村里,成为这些福建人在茶余饭后,对浙江“五水共治”活动啧啧称赞的一个热门话题。

  水井的故事,就是“五水共治”活动的一个“生动教材”。

  坚决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

  

(编辑: 陈沛沛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投诉举报 | 联系我们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庆元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42  ICP备案号:浙ICP备200287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