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庆元   正文
[丽水日报]让珍贵树种藏宝于山成为“富民林”
2021年09月09日 10:07来源: 丽水日报 作者:
原标题:让珍贵树种藏宝于山成为“富民林”

  单纯从数据看,庆元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6%以上,理论上并不缺树。

  繁茂的植物密集成林,滋养万千生灵,孕育丰富的基因资源,但也带来深层次的科学考问:如何在原生态环境中补足“高富帅”树种的短板——“高”指高大乔木,“富”指经济价值高的珍贵树种,“帅”则指树形优美的彩色树种。

  作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庆元在经过早期重“伐”轻“造”的弯路后,始终重“造”限“伐”,20多年间造林70多万亩,使群山再度披绿。然而,每年少之又少的砍伐指标,加上被称为“平民树种”的杉木每立方米价值只有1200元左右,无疑也限制了农民的致富路径。

  如何摆脱“绿富两难”,在确保生态环境保持自然肌理的同时,也能展现新时代的发展格局,让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随着新一轮国乡合作造林、珍贵树种造林、大径材培育、轻基质容器苗培育等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庆元交出了一份与众不同的生态答卷。

  国乡合作造林:优化产业布局藏富于民

  九月初启,暑热未消,庆元县左溪镇永久村四周的山林绿意盈盈,置身其中让人感受到丝丝凉意。这片绵延的山林,正是庆元国乡合作造林的成果,给全村带来了超过100万元的收益。

  上世纪70年代,庆元农村普遍存在缺乏造林技术、林地分散、林地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为破解难题,庆元积极探索推广国乡合作造林的经营模式,即村集体、村民小组、林农以林地入股,国有林场出资金、技术进行合作造林,山权不变,林权共有,收益按比例分成。

  “加入国乡合作造林的林农,不需要支付造林成本、经营成本,就可拿到分红。”据庆元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实验林场、庆元林场和永青国有林场三家国有林场参与了国乡合作造林,商品林基地覆盖18个乡镇(街道)。国有林场在经营中,以种植杉木林、松木林等速生丰产林为主,大部分山林在2000年后便可陆续获得收益,国有林场分得六成,村集体、村民小组或者林农分得四成。

  除了分红,林农还能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村民吴起库告诉记者,在春季和夏季,他经常在周边的林地打工,国有林场技术人员向他传授整地、挖穴、抚育等方法,一年下来,他不仅能拿到3万余元“工资”,还学到了最新的育林知识。

  国乡合作造林,将分散在千家万户的零散林地统一集中经营管理,体现了规模经营的优势,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2000年至2020年,国有林场累计向村集体和农民兑现收益超过9700万元。目前,未采伐出售的商品林仍有28.5万亩,活立木蓄积290万立方米,是一批丰富的森林后备资源。

  去年8月,庆元被列为全省国乡合作经营改革创新试点县。以此为契机,当地立足县域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实际,探索多样化增收渠道。比如,创新实施珍贵树种造林、发展经济林、速丰林及林下经济等多样化经营方式,实现林木采伐周期长短结合、森林资源合理经营;打包县域范围内的59万亩商品林收储经营项目获得银行融资,开展森林碳汇培育,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绿色新兴产业,拓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渠道,同步推进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富民增收。

  随着抚育经营力度的持续加大,林业发展方式落后、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不断迎刃而解,绿意盈盈的森林不仅为庆元带来了优越的生态环境,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珍贵树种繁育:种下“摇钱树”蓄宝于山

  连日来,在庆元县实验林场上坑良种基地内,浙江楠、赤皮青冈等珍贵树种长势喜人,1米多高的树苗枝条茂密、叶片嫩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

  从2008年起,庆元县实验林场开始实施珍贵树种轻基质容器苗培育工作,主要培育树种为浙江楠、闽楠、紫楠、桢楠、南方红豆杉、红豆树、榉树、赤皮青冈等。

  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探索的是苗木生长最佳条件的技术过程。通过几年的对比试验,林场摸索出透水性好、营养均衡的基质配比,并突破了芽苗移植和日常管理关键技术。相比传统培育方法,通过这一新技术出圃的苗木不仅极大缩短了成材周期,且大幅提升了经济收益。

  与此同时,实验林场还开展了珍贵树种调查收集工作,8年间,工作人员从全国各地收集珍贵树种优良种质资源1403份,建成了拥有全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楠木、红豆树种质资源收集库,为我省珍贵树种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杉木的市场价格偏低,珍贵树种每立方米的价值是杉木的10-20倍。种植珍贵树种,就像种下‘摇钱树’,最终目的是藏富于山,藏富于民。”庆元县实验林场场长吴小林说,珍贵树种大多属深根系,水土保持能力比浅根系的杉木强数倍,在提高林地亩产值的同时,还能彰显生态优势,“通过有计划开展杉木林改造,目前全县的珍贵树种面积已有1.45万亩,到林木成熟期储值预计达14亿元。”

  随着珍贵树种造林工程的深入实施,庆元逐步构建起“功能强、景观美、结构优”的全域森林景观,一条条重要交通道路变成四季皆景、季相分明的珍贵树种景观大道,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近几年,庆元大道沿线的风景越来越美,不少游客专程驱车来观赏楠木景观、品尝农家美食。”屏都街道回龙村三丘田农家乐负责人王荣福告诉记者,源源不断的客流让他切实感受到了优质生态带来的经济红利,“年均接待游客量已经超过了7000人次。”

  珍贵树种繁育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推动了庆元的科研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繁育过程中,庆元长期聘请浙江农林大学童再康教授、楼炉焕教授,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周志春研究员为技术指导专家,去年1月,浙江农林大学—庆元县实验林场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挂牌仪式在庆元实验林场举行,为“地方资源支撑科研发展、智力资源反哺地方发展”落下了精彩的注脚。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2003年浙江农林大学和实验林场实现全面合作以来,双方已联合培养研究生40余名,联合申请国家专利4件,解决了涉及林场楠木古树嫁接、体胚培养、杉木大径材培育等关键技术难题,有效推动了庆元林业提质增效。部分研究生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庆元,为当地加快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和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科学抚育青山:筑绿生金奔向共同富裕

  在县城西面,一座以楠木为特色的城市森林公园犹如臂膀,环抱着这座深绿之城。它占地103.6平方公里,种植着4万多株楠木,道路沿途还种有枫树等其他景观树种,是远近闻名的“彩色公园”。

  “通过生态保护修复,短短几年间,昔日的‘城市伤疤’变成了‘城市之肺’。”据濛洲街道市民范飞学回忆,这座美丽、宜人的森林公园,过去是一片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因为开发铅锌矿长达11年,这里的山体不断裸露出大块岩石,2003年,资源枯竭的矿山停产,留下100多亩人工裸地,伴随而来的是土壤污染与退化,矿渣还形成了2.6万立方米的尾矿砂填埋区,成为“悬”在周边区域的一处安全隐患。

  2004年,这个废弃的铅锌矿场被列入全省首批“百矿示范”治理项目。一场长达15年、总投资达到5700万元的专项治理行动,自此拉开序幕。

  矿区绿化工作,交到了庆元县实验林场手中。“矿区土地全面退化,部分区域受污染严重,常规绿化植物很难生长,加上当前国内对废弃铅锌矿实施复绿治理的成功案例很少,缺乏适用的技术支撑,矿山复绿难度非常大。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林场多年来珍贵树种容器苗培育工作经验以及掌握的生态修复技术,成为破题的关键。”吴小林告诉记者,林场首先通过乔灌草结合的生态修复模式,改良修复重金属污染,取得较好的植被恢复效果;随后,根据种容器苗不受栽植季节和土地限制、成活率高、育苗年限较短等优点,利用容器苗造林,同时,配合植生袋围堰造坑、客土改良配套种植等生态修复技术,加快矿区边坡植被森林化构建。值得一提的是,楠木作为我国传统名贵树种,具有驱虫杀菌、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固土防沙等功能,有着巨大的生态价值,因此楠木成为公园绿化的首选树种。

  改造工程于2019年底通过验收,并以无门槛、不售票的形式开放。如今,满目皆绿的城市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庆元人的“网红打卡地”、科研人员的试验基地、艺术爱好者的创作基地以及楠木文化和生态文化的科普基地。

  “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是国有林场从木材生产销售,向物种保护、森林观光、森林生态旅游等领域转变的重要一步,也是生态保护反哺于民的大势所趋。”吴小林说。

  在楠木持续释放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同时,作为庆元林场传统特色产品的杉木,也成功扭转了过去“平民树种”的刻板形象。据了解,普通杉木的轮伐期为26年,而经过林场培育的杉木大径材轮伐期为50年,与普通杉木相比,其固碳、减少水土流失和涵养水资源的能力成倍提升。

  眼下,庆元正筹划开展森林碳汇经营试点,78282亩国有林地的森林蓄积量达106.96万立方米,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约8%,碳汇资源基数和开发潜力都很大。三大国有林场将各自选出一块地,试点营造碳汇示范林,筛选出优良树种并在全域推广试点经验,最大限度发挥森林固碳作用,持续放大“绿色银行”的生态效益。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