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从细微处叙写生活之博大 读吴丽娟散文集《过咏归桥》
2021年04月23日 10:20  来源:庆元网  作者:流泉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当你真正读懂了生活,就读懂了成长和磨砺,读懂了爱和感恩。“我”与生活构筑成的这个人生主体,是丰富的,有趣的。

 

  散文集《过咏归桥》,在轻盈的笔触间,从细微处叙写生活的博大,娓娓道来,处处彰显之于生活的热爱。因而,读这本书时,我与作者的情感互动也是默契的。

  无论写人,写物,还是写文化,作者的落脚点是“亲情”和“乡愁”。而这样一种被很多人写了又写的普众化题材,又该如何去表现呢?显然,吴丽娟是聪明的,她不投机不取巧,也没有刻意去规避什么,只赋予文本“真诚”两个字。是真诚支撑了整个文本,是个人化的生活细节成就了文本的可读性。几乎每一篇文章看上去都很小,小到一幢赤膊屋,一块青石库门,小到一个乡间夜晚,一次星空下仰望,小到父亲扎的一个灯笼,奶奶包的一个粽子……但正是这无数的“小”,编织出了“生活”的博大,像大地万物生长,像天空群星闪耀。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这种文本架构,对于类似题材的主旨表达、情感释放,更具合理性、有效性,即所谓的“从事物现象直抵事物本质”。

  通常而言,散文的文体相比于小说、诗歌等文学创作门类具有更大灵活性,因而,在写法上也有更多的可能。但我们无论从事哪一种题材的写作,前提都是真诚,对文字及其文字中的人与事应葆有足够的敬畏。基于此,我认为,一个好的散文作品,应该有一个好的视角,一个好的叙述魅力,一个好的故事。要在“趣”字上下功夫,要在“活”字上下功夫,要在“品”上下功夫。如果我们在书写中,有效地把握好了文本中的“趣”“活”“品”这三方面的意思,那这一个散文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我所说的“有意思”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趣”字。万象成趣,趣是灵动,趣是意味,趣是境界,趣是物我合一的浑然天成。

  纵观全书,吴丽娟在“趣”字上是下了功夫的。比如《老物件》《迷雾里的转水》等文。《迷雾里的转水》是一篇不错的乡村散文。首先,本文规避了乡村散文的大众化脸谱,即舍弃了那种有关乡村历史、整体概况、具体的村风村貌等常规性写法,舍弃了以时间为主轴的平铺直叙的线状叙述,而是用乡行中遇见的一些有表现力的场景和细节入手,比如“夯土墙”“种花”等等,读来特别亲切。其次,文章不长,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在叙述中同时寄寓着个人的所想所思。干净而朴实的文风中蕴含着一种亲和力。另外,书中写父亲、祖母的文章占了相当篇幅,这些文章中,作者只撷取一两个“有意思”瞬间,串联起记忆及这记忆所赋予作者的内心波澜,比如《父亲的生基》《灯笼》等。本书的绝大部分文章都是“过去式”的,作者在乡村长大,小时候的一切,构筑着她的“乡愁”,而如此“乡愁”却因了父亲、母亲,因了祖母,因了陪伴她长大的一草一木,而显得亲近、温暖。如果仅仅是“回忆”可能会消弱我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可喜的是,作者总能在遥远的思绪中融入自己当下的感触,一种“新与旧”的矛盾交错创造出的层次感为文本带来立面效果,在精神层面上顺利完成了最后的“抵达”。

  作为一名青年作家,吴丽娟的文学潜质有目共睹,但正因为年轻,书写中要去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过咏归桥》只不过是她的一个新的起点。我有理由相信,她的真诚、勤勉、好学、多思,都一定会让她越走越好,越来越成熟。

(编辑:徐琛)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