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乡土人文  正文
漫谈“濛洲八景”
2020年09月02日 09:54  来源:庆元网  作者:姚德泽 

  庆元古称“松源”,又称“濛洲”。地处括苍山馀脉。其林壑峻美,山泉清冽,素以水秀山明而著称。早在南宋宁宗庆元三年设置了庆元县的第二年三月既望,首任知县富嘉谋到任后,就在这崇山密林中选中了昔称松源乡的这块小盆地上建治所。于是,县境内的古人就以此为中心地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休养生息。这里的景色本已壮观,在经过人为的营建,改造之后,更是让自然山水增添了风光,形成了风景点。清代嘉庆年间,在处于新一版《庆元县志》的修编之际,那些学者们选定了“濛洲”境内较有代表性的景点八处,亦依“八景”这传统的命名惯例来定名为“濛洲八景”。兹对其逐一作简介:

  巾子祥云

  巾子峰坐落在县城西北的锦山之顶峰。是县城附近的最高山峰。站在县城里昂首远眺,可看到其双峰对峙,直插云霄的壮丽景观。每当天气晴朗,常有片片彩云飘浮在山巅之下,徘徊于两峰之间。旭日和夕阳照射其上,形成了美丽的彩霞,像一座金光灿烂的桥梁跨接两峰之间。民间传说曾有宝车仙仗往来其上,兆五都刘知新状元及第云云。巾子峰不仅是祥云萦绕给人以美感,更有那苍翠秀丽的山色,花香鸟语的佳境令人向往。若作绝顶攀登,举目四顾,可俯瞰到龙泉、松溪等邻县的地域。真是“一览众山小”了。到此一游,足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石龙烟净

  松源河畔的石龙山近邻城郭。山势起伏,宛如一条飞腾而下的长龙。它以悬崖峭壁,怪石嶙峋而见奇。因此被称之为“石龙山”。石龙山的最壮观之景象是在那烟雨如织的暮春时节:骤雨初歇,山色如洗,清净的崖岩若铁铸。云雾随风翻动,被笼罩的山峰忽隐忽现。斯时也,登临绝顶,四顾茫然,俯瞰城内,则景色历历在目。而云雾绕襟,人置身於其间,大有飘然若仙之感。石龙山上原有一些明朝年间所兴建的古建筑,然经过了岁月沧桑,这些风景点虽早已荒废,但遗址犹存。近年来,政府在原废墟上建起了“革命烈士陵园”,同时还附建了游览地:砌栏杆,筑小亭,供人凭吊。石龙山旧貌换了新颜。

  双潭石印

  石龙山下的松源河中有一深潭,潭中央有一巨石浮在水中央。这巨石很像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大乌龟,人们将它称之为“龟石”,道是“石龟水面浮”。然而却有人说这是一颗“石印”沉在水中,其漂浮在水面的只是这颗印的“龟纽”罢了。这大石印竟是一个岛屿,将这深潭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上游的潭叫做“放生潭”,下游的潭叫做“石龙潭”。因而,这里被冠名为“双潭石印”。自从人们在这里依傍着“石印”架起了“咏归桥”后,还相继建起了水榭亭台。如“松源形胜亭”和“达观亭”等。可惜的是:自清乾隆后,这一带的景点逐渐圮废。

  云鹤松荫

  云鹤山山势似一只白鹤布翅展翼飞翥入城来。昔日,合抱的古松覆盖满山,青郁郁的一片,胜景宜人。一座幽静的禅院“云鹤堂”深藏在苍翠的松阴里。“云鹤堂”原名“集善堂”。首建于元延祐二年,明清两代作过重修和扩建,屡经修饰。在这里,晚风拂过,曲折的幽径里落木萧萧,一阵清脆的松子陨落声和禅院里悦耳的撞钟击磬声融合在一起,十分动人。云鹤堂还是文人学者聚会的好去处。清康熙十一年,知县程维伊在修编《庆元县志》时,就曾经以云鹤堂来召集一些文化人来商榷。物换星移,今日之云鹤山虽已不见了旧日的成荫古松,古禅院也早已杳然丘墟。但换之的新景是满山缤纷的花,累累的果点缀着这云鹤山。新造植的水果林让云鹤山丝毫不逊旧色。政府在这云鹤山上创办了“庆元职业中学”。如今,这里书声朗朗,歌声飞扬,竟成了育人之地,更颇具风景了。

  霞帔丽日

  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古时候,在县城南门外的不远处,与城池遥遥相对的地方,天上飘落下一件五光十色的“霞帔”。这是天上一位仙女穿过后的彩服,飘落在人间后即化成了一座碧绿苍翠,在丽日的照耀下,呈现出焕彩辉映的山。人们将这山定名为“霞帔山”,取这风景点为“霞帔丽日”。“晓霁宏开天旷阔,晴岚远照日光华”,旭日初升,将飘浮在山上的薄云雾映照成五彩灿烂的朝霞。这时,站立在山中透过彩霞而远观烂漫金辉的朝阳,面对着绿树迎风,近看晴光积翠的山色,绚彩夺目,蔚为奇观,使人心怀为之一大开爽。

  梅坳夜月

  梅坳坐落在县城东北五十里处,地处今百山祖镇西北部,与龙泉县接壤。是通往龙泉古道必经的山坳。古时候,古道在这山坳里拾级而上,路边梅树成林。若是时逢望日,一轮皓月当空,月色溶溶,泉水淙淙,清幽无以伦比。这时,仰望着碧空的冰魂玉鉴,面对着视野无际的暗香疏影,大有人在图画中之感。“梅坳夜月”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不过,时至今日,“梅坳夜月”已由于失去了成林的古梅树而变换了景色。但皓月依然,清泉仍旧,代之以古梅的是苍翠的松杉。在金风玉露的仲秋时节,唧唧的秋虫演奏着优美的交响乐,使这一佳景别生风味。“梅坳夜月”依然为人们所向往。

  槎水春澜

  松源河流经县城后,仍旧曲折西流。到了余村、八都附近那一段,河床宽广,水势潺湲,可浮泛竹筏木舟,因而称之为“槎溪”。春和景明之时,槎溪水清似镜;绿波涟漪,清流荡漾。苍翠的远山映照其中,更是碧绿可爱。溪水深处鱼多且肥,河面上鹅鸭成群,相逐为戏。沿河两岸,杨柳依依,芳草萋萋。溪畔田畴肥沃,村舍稠密。村落之间阡陌参差,小桥相接。如果到了春雨绵绵之际,槎溪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此时,洪涛皓涌,代替了往日的涓涓清流。溪水涨溢,吞食了沙滩而加宽了河面。提高了的水位使小桥显得格外地底矮。渔人穿蓑戴笠,撑着竹排出没在风波里。老者扶着杖藜,漫步在小桥上,饱尝春景。“溪水滔滔接远天,山花两岸夹晴烟。”待到雨霁初晴,岸上嫩柳如金,随风飘舞;农舍篱边,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烂漫争妍;远近的山上,野花怒放。“槎水春澜”以“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来体现濛洲的山明水秀美景来说,确实是一处典型的好去处。

  百丈龙湫

  巍峨的百丈山距县城五十里,耸立在县城西南的六都境内,即今淤上乡的西南端。百丈山的特色是悬崖峭壁,屹立高耸。山上有由清泉汇合的溪流急激地曲折奔流,并形成一条瀑布悬挂在半山中。瀑布底下有深潭,这深潭据说有龙隐潜於其中,因而叫做“龙湫”。流经“龙湫”的清波又依次注入十三个被称之为“百丈十三井”的深渊,才向下流奔腾而去。百丈山巅的悬崖高上百丈:凌空屹立,下临无地。相传在唐肃宗时期,华亭有马氏双姐妹偕同老母亲翻山越岭地避难於百丈山隐居,以后得道成了仙,称为“马夫人”和“马七仙”。后来,“马夫人”姐妹为了抗拒松溪县令的无理侵扰,才愤然在山巅的岩石上双双飞天而去。因而,人们将这岩石称之为“脱身岩”。百丈山上有一座名为“龙凤庵”而俗称为“百丈庵”的古庵。庵中供奉有“马夫人”姐妹俩的塑像。这座庵堂是后人为了缅念那不趋炎世、不惧权势、曾为民授益的马氏双姐妹而建的。百丈山虽历尽沧桑,但景物如今依然,游人登山览胜长年不断。这座山确实是一处风水宝地。

  古文化“濛洲八景”产生之后,在历史上竟仅仅是尘封在古籍中,曾经一度在民间中失去了影响,近代一经发现和发掘之后,就得到了发扬光大,在民间作了广泛利用。典型的是:在市区新建的街道中,有好几条新街是采用其景点名称来命名的。如“祥云路”“云鹤路”“霞帔路”之类。在新建的“象山宝塔”中,就采取了其景点图案作装饰。在新建的“濛洲桥”枋梁上,就全文书写着《忆江南·濛洲八景》词八首。之外是在对地方新景观作表述时,总往往是融入了以“濛洲八景”为话题。把古文化作了新利用,的确是好。

(编辑:范丹萍)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