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于初始的位置
2020年01月07日 09:07  来源:庆元网  作者:苏淑芬 

  我们说人不是器物,人身上要有缺陷,才能看到他经历了什么。

  父亲退休后喜欢种菜,他亲手栽种的时令蔬菜在我们家的餐桌上已经更替了十多年。父亲种菜时除了下雨天、大冬天穿短筒雨鞋、旧拖鞋、解放鞋外,经常都是光着脚板,回家洗干净脚后,再把鞋子穿上。

  父亲可以说是光着脚丫长大的。父亲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贫穷和混乱”是那个年代的代名词,抗日战争、国内战争,纷争不断。土匪横行,粮食牲畜被强取豪夺,农民居无定所、寐不安稳。物资匮乏、缺医少药,一个小小的烫伤或是一次感冒后的肺炎也能夺走一条生命。父亲6岁开始就光着脚丫跟在爷爷身后扶犁干活,由于体重太轻,常被翘起摔田里,滚上一身黑田泥。插秧看水、割草砍柴,小小年纪已然成为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奶奶被病痛的折磨早早的离世,父亲带着奶奶做的最后一双布鞋,在贤良光着脚丫读小学,舍不得穿。当一些孩子受不了学习的枯燥和生活的困难而陆续弃学回家,父亲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庆中,开启了六年光脚读书时光。在庆中读初、高中期间,父亲没有向爷爷要过一分钱,爷爷曾多次想带父亲去福建讨生活,父亲都坚决不肯离开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砍柴卖钱换饭票,砍柴回来晚了,或是柴火没卖掉,饥寒交迫的日子常有。好几次,是老师预支了饭票,先让去食堂领三两米饭,后续再给还上。过冬的衣服则是向学校借来一件卫生衣,过完冬天洗干净再还回去。由于白天上课、砍柴,父亲经常在夜深人静时躲在二楼天花板和屋顶瓦片之间的“三层楼”点盏油灯写作业,大冬天,当别的同学下课急急跑去食堂吃饭的时候,父亲却半天站不起来,因为光脚已经冻麻了。

  有一次,父亲在咏归桥旁边的河滩上看到一双被别人丢弃没了后跟的破旧解放鞋,父亲如获珍宝地捡回,晨跑前把鞋子脱了放在操场边的石墙洞里,跑完步再拿出来拍拍脚上的泥灰穿上。我无法想象大冬天光脚踩在操场被冰冻的泥土上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父亲轻描淡写地讲述,我们听着听着却已经是泪流满面。

  父亲没有参加高考,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庆元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高考考点是设在龙泉的,当时的数学老师徐志明已经帮父亲垫付了车费。可是,在高考前夜却接到家里传信说爷爷从“天坪”上摔下山涧坑里,生命垂危。父亲毅然连夜摸爬80里山路赶回家,去给爷爷请医拿药,在父亲的照顾下,爷爷渐渐康复,父亲在前途和亲情间作了最本真、最感恩的抉择。

  父亲参加工作是从贤良文化站的一名临时工做起。父亲扎实的文化基础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幸运,一如他学生时代的踏实和努力,工作后的父亲也尽心尽责,一心扑在工作上,曾因劳累过度胃穿孔化脓导致肠系膜炎险些丧命。父亲两袖清风、呕心沥血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子女学习的榜样,也让我们感到自豪和荣光。退休后的父亲很乐意承担县政法系统退协秘书长的工作,继续为退休老同志服务。积极参与于民间廊桥、古迹修建工作,如参与、组织贤良夹金桥、张村八角殿修建、重建策划和筹款工作。同时,父亲不忘初心,不忘本源,回归于初始位置,光脚种菜,勤俭生活,借以感恩赋予其生命的父母,感恩成长路上给予帮助的老师,工作历程中给予关心、帮助和合作的领导、同事和朋友。父亲对生活每一点滴的感恩,是在诠释“感恩是人类延续的善本宝卷”这句话,是值得让我们学习和传承的教科书。

  我们说人不是器物,但我认为人也如器物,经过时间的沉淀和风雨的冲刷,会有缺损和碎裂,但是只有在不完美的地方才能灌注进感情,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古董,那是它对筑其者无声的感恩。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即使身处逆境也能迸发出无限的张力,即使是挫折的冲刷也无法带走丝毫的热度的人。

  让我们像父亲一样,感恩生活所给予的,是我们可以随时回到初始位置的按键。

(编辑:陈沛沛)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