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90后新农人蔡宾琪: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2019年10月10日 08:58来源:庆元网 作者:记者 谢力 通讯员 刘城

  “我眼中的变化”系列报道——

  早就听闻1997年出生的女大学生回乡种水稻盘活了一座农场,选择了秋色宜人的九月去一探究竟。山脉连绵,丛林密布,我们的车子扎进了山间云雾,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双坞村。

  遇见蔡宾琪,她正和父母忙着今年的丰收,皮肤晒得黝黑,穿着农活服装,裤脚沾满泥土,像个标准的农民。得知记者来采访,蔡宾琪显得有些羞涩,连声回绝,她的父母在边上一直帮忙游说,才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蔡宾琪的父亲老蔡是记者熟悉的采访对象,见到女儿放松了不少,他提议提早结束当天的农活,回到家中畅谈。

  返巢是父亲的“威逼” 还是自我内心的选择

  双坞村在南北两座大山包围下,一条乡村公路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站在村口便能一眼望见村景全貌。这几年,村里新建了不少房子,但回到村里的青年仍寥寥无几。老蔡是村中能人之一,2014年建起了集养殖、种植、销售于一体,以产销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主的蔡光泽家庭农场。经营农场的几年时间里,让老蔡见多识广,意识到农场管理需要更多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他打起了让在外上大学女儿回乡的“主意”。

  鼓励女儿“走出去”,还是给“引回来”?要知道,在村里像蔡宾琪这样年纪的同龄人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即使不留在大城市,回县城已是最后的“底线”。老蔡心里万般纠结,最终还是铁下心和女儿开了口。

  “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双坞村?”

  “被我爸‘叫’回来的。”蔡宾琪腼腆一笑,又连忙解释。当时多数同学都选择了留在了杭州,她心里也纠结过,但在上大二的时候父亲便打过“预防针”,希望她大学毕业后能够回到家里帮忙,一年多的时间让她早已做好了回家的准备。

  2018年夏,毕业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告别了校园,毅然归巢,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父母负责种植技术,蔡宾琪负责网上零售,穿梭于田间地头,一晃又是一年,各项技能已熟能生巧,蔡宾琪也从最初充满稚气的女孩到今天英姿飒爽的田间女将。

  社群营销 稻米触“网” 7万斤大米多增收15万元

  2018年,老蔡在农场种植了近400亩的稻米,金秋时节稻菽千重浪,农场迎来了大丰收,往年老蔡都是以每斤1.5元左右的价格将稻谷运送至镇上的粮站。如何让“种得好”转换为“卖得好”,是给蔡宾琪回家后的第一场测试。

  社群营销,成为蔡宾琪破解这一难题的突破口。蔡宾琪说,农民总说农产品难销,城里人却说太贵,中间商赚取了差价。抓住这一点,她借助父亲积累的人脉资源,在社交平台上做起了品牌推广,将自家稻米的有机等优势展现给城里人,让城市的客户可以直接向农场订购稻米,实现了农场直送销售商。

  有了销路,物流也需要解决。双坞村离最近的物流点至少需要半个多小时车程,为了保证最快速度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蔡宾琪与竹口镇的物流点合作,将稻米寄存在物流点,让物流点工作人员实现贴单即发。就这样,蔡宾琪获得了客户的好口碑,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发展丽水、泉州、惠安等地直营店或代理商,积极对接起各大展会营销都是蔡宾琪勇闯市场的新动能。

  “一年下来,一共卖出了27万斤稻谷,过去部分卖到粮站只能卖上10万元,今年网销近百万万元。”小试牛刀便获得胜利,老蔡忍不住心中的喜悦。今年农场优化了稻米品种,预计能再获丰收,估算每斤稻米的价格能卖到8-10元,真正破解了过去“种强销弱”难题。

  把青春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未来想在农村闯出一番新天地

  在采访结束之时,我问蔡宾琪还想回杭州吗?

  “暂时不考虑,农村还是很有发展前景。”蔡宾琪手里拿着《农业农村报》,一边说着:“在家里帮着父亲‘打下手’,记录农场生产、网店的维护和销售,一年下来能看到‘钱’景,这就是幸福感。”

  做农业不仅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为了弥补专业不足,蔡宾琪还到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进修,通过专业学习管理方法和销售模式等,科学管理农场。

  谈及未来,蔡宾琪自信满满:从今年春耕起,父女俩就开始谋划销售渠道,争取能够把稻米销售量卖到40万斤。靠“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借势培育高效有机笋竹两用林培育,用上三年时间,实现有机栽培,届时新鲜竹笋、油焖笋等农特产品都将集中上线。

  “做农业,我不觉得是一件低人一等的事情,再苦再难我也会坚持下去。”蔡宾琪说,作为新农人的一年多来,见证了不少农民“土里刨食”到“土里掘金”,看到了农村广阔天地仍大有可为。她享受着泥土的清香,沉醉于收获的满足,出身农村的她,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带着新的生活理念、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知识文化反哺家乡。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