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庆元   正文
[丽水日报]一江清水结下两省治水情缘
2019年09月19日 10:16来源: 丽水日报 作者:记者 丁罡 通讯员 吴乾俭
原标题:一江清水结下两省治水情缘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水面上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嬉戏着,不时溅起阵阵浪花。薄雾中的竹口溪有如一幅活的山水画。“原来这条河可没那么清澈,经过了这些年的全面整治,才有了今天的美丽河段。”庆元县竹口镇人武部长吴乾俭几乎每天都要顺着竹口溪,一直漫步到亲水亭,再由亲水亭到各条支流上巡视。对于竹口溪的美丽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全长107公里的竹口溪,发源于庆元县百山祖高山上,在庆元境内称之为竹口溪,到了福建省松溪县称之为松溪河。自古生息繁衍在竹口溪上下游的浙闽人民,缘水生情,世代和睦,通婚联姻的喜事绵延不绝。但是在上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竹口溪却是黑褐色的,过度污染的水源让庆元县跟下游的松溪县几乎成了冤家。1996年,时任松溪县委副书记的魏秉进和几位干部,专程赴京状告庆元县的工业污染问题。

  “到底是要环境、还是要经济?”庆元县的人们,开始反思、讨论。此后,庆元忍痛关停一系列污染企业,取消东部乡镇的工业考核指标,叫停小水电开发、实施“生态移民”……在十多年的全民治水中,庆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之以恒的治水,让竹口溪恢复了清澈的原貌。如今一泓清水向南流,让下游的松溪江水清鱼肥、山青村美,生态效益不断凸显。庆元和松溪两县因水结怨,又因治水而“化敌为友”,在闽浙交界处建起了亲水亭,协力护水,演绎了一场跨省的“治水”情缘。

  为了金山银山,曾疏忽了绿水青山

  庆元县和松溪县,虽分属不同省份,但庆元县的三大溪流——松源溪、安溪、竹口溪都流向松溪县的松溪河,汇入福建闽江过福州入大海。因此,将松源溪、安溪和竹口溪比喻作16万松溪人的母亲河一点都不为过,这三条溪流的水质也直接影响下游福建百姓的用水质量。

  然而上世纪70年代末,落户竹口镇的庆元县造纸厂、染化厂、水泥厂相继投产扩容,两县和谐相处的音符渐弱。当时的竹口溪,水多、水好,庆元县里就将要大量用水的造纸厂、染化厂、水泥厂建在了这里。这几个厂可是庆元县的“三朵金花”,上缴税收占全县收入的1/3。

  “没人舍得花那‘冤枉钱’来处理废水。”庆元县竹口镇新窑村村民林传达说,这3家企业直接将废水排到了竹口溪里。河水流经这里,立刻变成了污水,散发着恶臭,泛着泡沫往前流去。

  污水一出庆元县,就到达了松溪县,还不时变换着颜色:有时候是染化厂流出的红褐色污水,有时候是造纸厂排出来的黑色污水。无一例外,全都呛鼻子。

  松溪县的人不干了,联合闽北其它一些县镇,开始跟庆元县交涉。但屡次协调均拖而未决。庆元县的企业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建蓄污池,由天天排放改为定期排污。不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污水依旧肆虐。

  竹口镇政府保存的1987年的一份测试结果显示:水中化学需氧量超过国家标准22.7倍,挥发酚超标137.5倍。在竹口溪边的福建松溪县旧县乡岩下村,村民们万般无奈之下,陆续打出了200多口水井。守着河水,却只能吃井水。

  1995年,更糟糕的情况发生了:松溪县遭遇严重旱灾,井里也不出水了。人们被迫重新饮用竹口溪水。一次,庆元县染化厂事故池泄漏,几百吨废水下泄几百公里,连福建省南平市区都停水80多个小时。

  下游遭殃,上游竹口镇的人们,日子也不好过。竹口溪的鱼虾没了,人们没法下河洗衣,孩子们不能再下河游泳。渔民们都收了网、停了船,开始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经年累月下来,电站水泵也遭到了腐蚀。

  如今退休在家的松溪县干部魏秉进和梅联恭,专程赴京状告庆元县的工业污染问题:“除了一份污染调查报告外,我们还带了一瓶从松溪江采集来的棕褐色江水,和一块被严重污染了的溪石。”梅联恭说,证物直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环保部,工作人员把石头敲碎,竟然发现石头里面也是黑的,由此可见,松溪江被工业废水污染程度之深。

  全力治水,换回水清河晏

  转折出现在1997年。庆元县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于是毅然关闭各类污染企业,虽然导致就业岗位大量减少,还锐减了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三分之一税收,但却避免了污染态势继续蔓延。

  随着浙江省声势浩大地开展“五水共治”活动,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县的庆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勇气和决心,实施大规模“生态移民”,投入数千万元进行生态农业改造和生活污染面源治理。

  “以前庆元流向福建的是劣Ⅴ类水,让福建下游的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浙闽交界断面水质连年保持优于Ⅲ类水质标准,近两年的常年水质都在Ⅱ类以上,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松溪县环保局局长黄游龙激动地说,庆元县选择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不仅是庆元人民之福,也是福建人民之喜。

  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庆元县通过与福建省毗邻县开展协作治水,探索“跨界派驻治水指导员”模式,涉及与福建省交界的11个乡镇共指派了30名治水指导员,进入福建境内,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福建邻居,把浙江的治水延伸到了福建。

  庆元县和松溪县建立了9项协作治理机制,共同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大力治污后,竹口溪的污水消失了,但让人奇怪的是:河水总是清亮不起来。

  仔细调查后发现,原因出在了竹口溪的一条支流,这条支流的水来自上游福建省政和县岭腰乡,流经庆元县安南乡、淤上乡、屏都街道、竹口镇,最后流入福建省松溪县松溪溪。“那时他们生活垃圾都往溪里倒,我们作为下游自然受到了影响。”庆元县安南乡乡长说。

  安南乡尝到了“下游”的滋味。后来,安南乡和岭腰乡合力治污,给岭腰乡村民捐赠了许多垃圾桶。岭腰乡政府也给村里增添了垃圾桶,引导大家自觉把垃圾倒入桶中,在村中新建了垃圾收集池,垃圾从此有了新去处。

  在两个县的共同努力下,竹口溪的水质大变样。福建省环保部门在松溪县岩下村设立了闽浙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站值守人员范作旦表示:“竹口溪地表水已连续多年优于三类水质标准。近两年,基本维持在二类以上。”

  2014年12月29日,曾经为竹口溪污染问题而奔走、甚至进京上访的四位老人,分别从南平、厦门和美国来到庆元县。在这一天,在庆元县新窑村和松溪县岩下村之间的闽浙两省交界处,一座“亲水亭”正式落成。四位老人受庆元县邀请来参加活动。

  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杜光旻和松溪县委书记朱仁秀,在“亲水亭”前,共同揭下“亲水碑”上的红绸布,当两人把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时,掌声和鞭炮声就顿时响成一片,经久不息。

  在“亲水亭”下,松溪县副县长何立平深情地表示,我们一定会传好庆元治水这根“接力棒”,“我们既要保护好上游庆元县送来的一江清水本色,也要给下游福建其他县市传送良好的水源。”

  生态和谐,再筑金山银山

  治水也是一种经济转型。

  竹口溪畔的农家乐里,游人如织。远处的河面上,48岁的渔民张道荣正划着渔船在捕鱼。一网撒下,鲤鱼、草鱼、鲶鱼……差不多有五六斤。水好了,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个都成了致富能手。

  在福建省松溪县旧县乡赤山坪,52岁的徐行增正在田埂上浇灌黑木耳。今年他栽培了1.2万椴黑木耳,预计今年亩产值可达5万元。“以前水质差、产量低、烂椴多,长出的黑木耳往往也是畸形的。”旧县乡乡长陈旺告诉记者,得益于这里的好水质,两年来,乡里的黑木耳种植从原来的100万椴发展到了700万椴。

  河水清了,许多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们陆续回家了。坐落于松溪河畔的福建松溪县河东乡长巷村,有700多户2900多口人。上世纪90年代初,受河水污染影响,大部分村民只得外出打工。现在的长巷村成了闽、浙、赣边贸水果蔬菜基地。为感谢庆元的治水成效,2014年3月,村民和村干部还专程将一面写着“真情治水十余载,一溪清流送下游”的锦旗送到了庆元县政府。长巷村村委会主任王爱玉说,这两年来农民养鱼、种植收入提高了。

  如今,下游的松溪县成了闽北首个省级生态县,饮用水达标率100%。松溪县的群众说,“现在,淤积在人们心头的怨气,早已被清澈的河水冲没了。”

  而在两地人民共护一江清水的合作基础上,乡村振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8年5月14日,庆元县和福建的政和县、松溪县、寿宁县共13个乡镇共同结成乡村振兴浙闽边界联盟。这是浙闽边界乡镇首次有系统、有组织地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繁荣、社会治理和党的建设等乡村振兴各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对此,同济大学国家城市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晓虎说:“庆元边界治水的最大意义,就是打破了环境保护的篱笆,实现了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为当地、为下游的老百姓负责,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促进了两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