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乡土人文  正文
庆元民间故事——阴阳宗师评松源
2019年08月12日 10:33  来源:庆元文艺  作者:叶贵良 

  话说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之时,有位阴阳风水大师,名叫王处讷,洛阳人,精通天文、星象、风水、堪舆、地理,凡五行错乱,经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天灾地厄,人天朝野之事,未卜先知,蜚声当时,名满天下,朝廷召他至皇都,钦点为司天监。王大师深受皇上信任,因此也受到权贵的妒忌,屡受谗言的打击,最后,大师被贬至江西赣州。

  王大师有一个孙子,名叫王伋(1007-1076),天资聪颖,伶俐可爱,尤喜读书,立志科举。王大师想把阴阳秘术传与孙子,孙子却心无旁骛,只念圣贤之书,大师只好暗自摇头叹息。孙子长大成人,参加科举考试,已连中两元,看这架势,进士肯定也是唾手可得了。直到孙子即将上京参加进士考试,大师才近距离观察了孙子之相,相知孙子命中或有功名之份,但始终籍籍无闻,终生没有太大的成就。王大师不愿孙子遭此苦累,决意要为孙子转运。某日,大师趁孙子熟睡之机,悄悄剪下了孙子右眉上一根紫色的眉毛,就此断了孙子的科举之路。自此,王伋屡试不第,只得改而专攻阴阳地理,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王伋悟性很高,没过几年,就精通了管辂地理之学。祖父去世以后,王伋离家游学,浪迹江湖,遍历名山大川。王伋遍访名师,切磋学问,精通百家,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王伋由赣入闽,由闽入浙,先居龙泉,后住松源。他见松源动则山鸣谷应,静则林籁泉韵,玄云起于丘山,祥气万里相会,王伋阅尽无数山川,从未见到如此佳境,心中十分欢喜,遂卜为终老之地。

  松源叶氏有一士子,名叫叔亮,幼趋鲤庭,躬承家训,醉心儒学,遇王伋而慕之,终弃儒业而从王伋学,颇得王学精髓。

  叶叔亮父事王伋,常与王伋探讨阴阳学问。他们两人曾经在一起详论松源城的风水。

  王伋说:“松源地处万山之中,难得的是,城池所在之地尤为平坦。从高处俯瞰整个松源城,松源城就像一个‘舟’字的形状。‘舟’,‘船’也,是个象形字。古人‘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松源城就像一艘船,船尾西向,船头东向,在青翠的林海中航行,朝着碧波荡漾的东海驶去,有乘风破浪之象。松源,乃航船也;环城,皆山也;山,护栏也;松源,乃一艘栏船也。”王伋认为,庆元县城的地形像一艘船的形状,四周的高山像护栏一样保护着这艘船,它是一艘栏船。栏船是古代一种有围栏或栏杆的大船。

  王伋又对叶叔亮说:“松源之东,尖尖如船头,周墩往上是也;松源西面,城池也,如橐囊,鼓鼓如船尾也;后田及大阪垟,居其间,如船舱也;向南,地形伸展到大济,如船有右舷之桨也;向北,地形伸展至大坑,如船有左舷之桨也。‘桨’,楫也。‘楫所以櫂舟,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也。水,大溪也。”王伋认为,庆元县城的形状就像一艘有着高高护栏的大船,即使外面波涛汹涌,船内的人也看不到;栏船很稳,即使外面波浪滔天,船内的人也没有丝毫的感觉。

  王伋还对叶叔亮说:“松源如栏船,栏船稳,安人,尤利外人;船之舵手,亦多为外人。舵手者,操舟者也;舵手,多善;不善者,罕矣。善,船安,则人安;不善,船与人虽不安,亦不至于颠覆也。”王伋认为,庆元的风水决定了这里必定是一个躲避战乱、安宁度日的好地方,天然的屏障对当地人有很大的保护作用,船状的地形也非常有利于外地人居住。一把手的官,大多数是外地人;官员,多数是好官,但也有少数坏官、贪官;坏官、贪官对庆元是有危害的,幸亏庆元风水好,因此,坏官、贪官的危害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有一次,叶叔亮要求王伋为他占卜一下前程,王伋告诉他说:“叶生好学,品格超逸,学必有成。然汝生于松源,山川之气所钟,骨气不可消泯也,业精必离斯土。松源,船也,利于外人;本土之材,多易地然后用之;归根者,稀矣。”王伋认为,由于水土风气的原因,庆元不但能保佑本地人安居乐业,而且相对来说也比较有利于外地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但是,庆元留不住本地的能人和有才华的人,这些人离开松源这艘栏船以后,就很少有人再回到自己的故乡。

  王伋因爱松源山水,常住松源,并开馆讲学,松源士子欣然从焉。

  王伋是理气风水学的开山祖师,精研杨公堪舆脉法,精通河洛易理,对闽派风水理论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当时,人们都以“地仙”称之。王伋去世以后,他的著作《心经》及《问答语录》由门人叶叔亮整理并传授,书中跋语云:“先生通经博物,无愧古人。异乎!太史公所谓阴阳之家者矣。”

  叶叔亮继承了王伋之学,替人相宅、相面、看风水,很多人从中受益。叶叔亮来往于浙、闽、赣、粤各地,正如王伋所说“本土之材,多易地然后用之;归根者,稀矣”,直到晚年,叶叔亮再也没有回到松源。

(编辑:陈沛沛)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