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梨花一枝春带雨
2019年05月07日 09:25  来源:庆元网  作者:吴永飞 

  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说,一个人童年的记忆,就像在其脑海里打上的烙印一样,终生难以消磨。事实上,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外祖父和外祖母家的门前院后,有一方荷塘,两株拙朴的梨树和半亩菜园。

  因了我的整个童年、少年时代都是在外祖父久居的蒲潭村度过,也是村里有名的穷孩子,常与小伙伴在闲暇时蛰伏在村中或村尾的“延陵旧家”“老银丁”处偷窥枇杷、柚子是否熟了。总被它们的主人追着叫骂。熬到枇杷、柚子采摘时,我们便悄悄地选择在暮色四合的星夜出动,偶尔偷摘未被网络的“漏网之鱼”;且借着散落枝头的月光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确认它们已被主人悉数网络了才罢休。

  历久弥新的是此时想来颇为有趣的一件轶事:时年大字不识一筐的我,竟然去寻觅老师所讲授白居易笔下“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朦胧意境,故作“观花赏月”的闲情雅趣。每当梨园的梨树开花时,我和几个小伙伴,便会去“梨园”观赏梨花,用深呼吸去闻那梨花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正值仲春,山风把洁白的梨花一朵一朵地吹走,我拾起掉落在地上的几瓣花蕾,搁在鼻孔上闻一闻,然后使劲抛出,看它飘落,此情此景,如痴如醉,就像烙印一样,一直铭刻在我的脑子里。

  如果有成千上万棵梨树连成了一大片的“梨园”,那么,春天梨花盛开时的美景,该是何等的壮观?!世上有这么大的“梨园”吗?别说,还真有!我的故乡蒲潭右岸,这里原是闽江支流芸溪河道冲刷而形成的“沙包”,其半沙半土结构加上温和气候和充沛雨量,最是适宜梨树的生长。故园乡亲在这形如游轮的“沙包”上,栽上了梨树。全村共种植柑橘、杏子和桃子等果林上百亩,其中有二三十亩是梨树。没见过这梨园、花海的人,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春天来了,芸溪两岸的二三十亩梨树洁白如雪的梨花怒放了。“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那无以计数的芬芳梨花,那数不胜数的蝴蝶似的梨花花瓣,上下翻飞,然后在风雨中飘摇,这是怎样一个“香雪海”啊!

  故园的那片梨树,孟春始枝头含着洁白花蕾,仲春至花蕾破绽成素白,等季春就会渐渐落花满地,唯剩次第萌芽的枝丫指向苍天。然后是翠绿欲滴的树冠,浓绿至三秋。再经过暮秋的霜染一派橙黄,其果子更像一枚枚金黄的菩提,而后就是被寒冬腊月侵袭得片叶不留。

  在芸溪左岸故园建造于外祖父之手的土木结构之青瓦房里,一位耄耋老人坐在川椅上眯着眼睛,全神贯注而又娴熟地拉着二胡,既有荡气回肠的《世纪春雨》,也有优美旋律的《春光美》和真挚动人的《乡愁》。芸溪全然没有因其发源于闽北锦屏且绵延八百里后汇入福州琅歧而肆无忌惮;蒲潭没有被如莽龙过江般的暗流涌动发出的如泣如诉的浆声所惊扰惶恐,敝人没有因故园门前响起哗啦啦的溪水声而不尚浮华。我知道,此时此刻,那位前辈的心中流淌的不是雨声、浪涛声、溪水声,而是沉浸在一曲曲美妙的歌声之中或美好的回忆里。

  仲春某周末,与朋友前往一近年打造出来的“花园”探春赏花,目睹了那片花海后,我心心念念的还是故园的那一树梨花。当春雨飘洒,树枝长出了翠芽,舒展开叶片,梨花开放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编辑:徐琛)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