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庆元   正文
[丽水日报]“耕读斋郎”的红色基因
2019年04月01日 08:59来源: 丽水日报 作者:记者 叶浩博 通讯员 刘建
原标题:“耕读斋郎”的红色基因

  “1987年,我出生在浙西南海拔1200多米的庆元山村斋郎。这里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更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935年‘斋郎大捷’的战场……这里的穷苦源自偏远二字,而‘浙西南革命精神’是吃苦精神,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怀揣着这种精神走出大山,考进北大,在燕园里用数学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听说家乡庆元正在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去年刚从北京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系毕业的博士生叶时炜写了这篇网络微文《吃苦就是斋郎的革命精神》。

  在斋郎村文化礼堂的“学子墙”上,不仅有叶时炜一位北大学子,还有现在在温州工作,以全省文科第二名考上北大本科的叶秋玲。此外,全村还有研究生9人,本科毕业生58人,专科毕业生69人。对于一个户籍人口千人的小山村而言,这个数字相当可观。

  “其实在北大求学的过程中,我不仅仅要靠‘小聪明’,更需要的是意志力。曾记得,数学大师陈省身被记者问及,做数学难题是天赋重要还是勤奋重要?陈省身说,天赋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很勤奋,不勤奋都没资格比天赋。我出生在农村,家庭经济基础相对较差,但也意味着斋郎人只要稍作努力,就能一直走‘上坡路’,生活总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们更容易感到幸福。感谢斋郎带给我的这许多。”在微文最后,叶时炜这样感慨道。

  “80”后学子的微文激励了斋郎村“90”后学子叶桢。1994年出生的叶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今年就要参加工作。他在叶时炜的微文后,也附上了自己的一篇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人生感悟”:“作为从小在斋郎长大的孩子,我爬过放牛山,捡过当年红军战士射击敌人所留下的子弹壳,参观过红军战士的居所,看过粟裕大将的指挥所,在‘斋郎大捷’纪念碑下敬过礼,唱过国歌。因为红军的无偿奉献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不怕死、不怕苦的战斗精神,值得我们后人传颂;这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红色基因,值得我们后人不断传承!”

  一石激起千层浪。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叶立群、太原理工大学毕业的叶梓铭、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叶慧芳、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吴广盛、南京师范大学就读的叶淑媚纷纷在朋友圈里转发这两位同村学子对于“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学习文章,百余名“考出大山”的斋郎人纷纷点赞。

  叶淑媚的父亲、斋郎村党支部书记叶伙有,每天都会到文化礼堂的“学子墙”驻足。每每有游客到斋郎,他就会充当红色旅游的“地接导游”。他总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位游客:“后生可畏,斋郎精神代代传,我们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近150名‘红色学子’!”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