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借鉴德国“城乡等值化”发展理念 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2019年01月02日 09:54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县长 胡献如

  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乡村的医院、学校、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薄弱,农业凋敝,大批农民卖掉土地,离开农村,涌入城市,造成乡村地区人口大量流失,城乡经济社会差距迅速拉大。在此背景下,德国实施“城乡等值化”发展战略,激发乡村主体活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成功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使德国成为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

  在德国培训期间,先后深入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地学习考察,收获很大,深受启发。

  一、主要做法

  (一)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以土地大规模集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这是德国乡村振兴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一是推进土地合并。土地合并给农场经营带来规模化效应,也使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成为必然。德国农业91.3%以家庭农庄为主,德国就业人口4428万,农业从业人员占1.6%, 1个农业人员可养活155人。二是实施土地整理。德国的土地整理不是简单的土地合并,而是通过专门规划,化零为整,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对地块、道路、水利以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重新布局,让土地高效产出。三是扶持农业发展。农民种地每公顷有176欧元补助,对生态有帮助还能再得到30欧元补助。如果对环境有促进作用的,政府都有专项补助。土地规模经营推动了农村人口分流和农业专业化水平,也为乡村专业人才流入提供了平台,给乡村注入了活力。

  (二)大力投入村庄更新。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实行“我们的乡村应该更美丽计划”,1976年,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土地整理法”。一是做好村庄更新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落实“去中心化”理念,布局大专学校、企业总部和一些公共职能,目的是减少城乡差距,在乡村能留住人才。二是逐年推进项目实施。通过逐年增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生活水准等值的前提下达成区域之间有益互补,乡村的暖气、电力、燃气、交通、网络、医疗、污水、就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覆盖到位,使得乡村可以吸引人,也能留得住人。三是改造提升乡村风貌。德国城乡也有一个大规模的立面改造阶段,我们所见到的美丽房子,几乎每一幢都是经过精心修缮的。文保房屋修缮政府给予补助,私人房屋改造给予低息贷款。乡村的美丽庭院多姿多彩,别具风格,形成一道靓丽乡村风景线。

  (三)强力推动环境保护。德国高度重视生态绿色环保。一是在环保设施覆盖城乡。政府负责投资所有的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规定不得赢利,污水管网覆盖到乡村。二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注重生态有机。土地采用7年一轮作制度,每年安排7%的耕地休耕,严禁使用除草剂、化学除菌剂、化学肥料。为了使耕地留足动物活动空间,比如留一片草地不耕种方便鸟类栖息,政府会给予留白补贴。三是在日常细节方面落实环保理念。德国注重在生活细节上保护生态环境。1993年出台《垃圾分类法》,立法推动垃圾分类处置,最高准则是避免产生垃圾,从小孩教育开始,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的自觉行动。

  (四)精细实施农业生产。在制度层面,成立了生态农业促进联合会,其成员的共同行为准则是,要保护好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在生产环节,由于农业生产对环境有影响,施多少化肥有专门规定,生产有机农产品有专门法律规定;种子、土壤都不能是被污染的,新的技术也不能随意利用。在流通环节,食品实行可追溯管理。在保障服务层面,德国把合作社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农业服务体系,各种各样的合作社遍布乡村,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网络。

  (五)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德国制造”成为受人们尊重和信赖的品牌,德国产品精细、精致、精品的背后,是有一支经过严格培训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在德国从事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实习,才能从事农业生产,使农民职业化成为现实。德国注重每项工作标准化、精细化,顶层做好设计,系统推进,员工培训也是如此,使德国产业发展有了一个可持续的、高质量的支撑体系。

  二、经验启示

  (一)德国大农场、大机械的农业生产与我们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差异。德国自然条件很好,地势开阔平坦,利于机械化耕种,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农业从业人员占1.6%,农业专业化分工明显,使农民职业化成为现实。而我们农业从业人员占17%,比例很高,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5亩,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滞后。因此,我们在乡村振兴中减少农业人口比例,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等任务都还很重。

  (二)德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与我们城乡差别大的差异。在德国虽然是乡村,但这里的生活可以和城市相媲美,暖气、电力、燃气、交通、网络、医疗、污水、就学等与城市一样便捷,人们愿意留在农村。而我们的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留人很难,特别是留住有活力、有文化的青年人更难。当前,城镇进程还在不断推进,城乡人口还在不断分化,赋能乡村振兴,吸引乡贤进村任务很重。

  (三)德国城市化回归对乡村活力影响问题值得我们思考。20世纪80年代德国经济腾飞期,出现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大量向农村涌流。但现在,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入,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很大,城市房价上涨很快。当前我们处于逆城市化苗头期,需认真研究更多措施,吸引人才回流农村创业,增强农村活力。

  三、实践借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庆元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也是省际边际山区县,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都相对滞后。近年来,庆元在省、市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产业发展、交通条件、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等都有大幅提升,积聚了发展动能,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德国的做法,但他们在推进城乡等值发展中的理念、措施、做法值得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学习借鉴。

  (一)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是发展的先手棋,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把乡村振兴规划搞好,实在太重要了,在这上面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一是精心做好规划设计。以德国一个村庄规划设计做一年的定力,拉高标杆、对标一流,高标准做好乡村振兴规划,重点做好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景观规划,土地整理规划、民房风貌设计等。二是注重挖掘村庄特质。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村庄文化的独特内涵,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倡导“回归本真、留住乡愁”,使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质,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现象。三是借鉴“去中心化”理念。在做规划时,有意识地让小城镇、中心村、特色村承载部分公共服务、产业承接等功能,以此吸引人和留住人。推进乡村振兴“多规合一”,合理布局乡村居住区、产业区,推动农房集聚、人口集中、要素集合、功能集成,着力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和城乡融合发展。

  (二)突出产业振兴,发展生态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首位要求,必须科学布局全县产业分布,加大资金投入,厚植产业基础,加快传统农业向适度规模农业,再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借鉴德国经验,推进土地整理和土地大规模集体流转,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优化布局,对高标准农田进行连片提质整理。大力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二是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利用我县10万亩海拨800高山台地资源,推广有机农产品生产。培育特色精品农业,做强做优食用菌、竹木两大优势产业,做精做特甜桔柚、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立足30万亩优质林地资源,努力培育中药材、林菌林果、蜜蜂养殖等“林下经济”。下大力气建立健全有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和监督认证体系,打响有机农产品品牌,确保好产品能够卖出好价钱。三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香菇有机农场、蓝莓庄园、水果采摘园等有机农场和田园综合体,支持精品民宿发展。四是积极引入新的业态。引入“互联网+”“共享农场”“农业电商”、文创项目等新模式新业态。

  (三)突出城乡等值,推动组团发展。借鉴“城乡等值化”理念,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让生活在农村的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一是组团打造美丽乡村。特别在地域相近、产业相似的村庄,实行组团式发展,实现设施共享、功能互补、发展互促。培育月山-落岭-国坪-大丘、西川-濛淤、车坑-黄皮等美丽乡村组团。二是均等配置基础设施。稳妥推动村庄撤并,加快推进“大搬快聚”,促进人口集聚,加大农村人口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改造提升乡村公路,提高公路等级标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立面改造、巷弄修缮、古道修复、绿道建设。健全配备幼儿园、城乡公交、乡村卫生院、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实现村庄设施更新和服务升级。三是精致建设示范村庄。乡村建设上不求奢华高档,用细节、用标准精品精致建设。高标准创建月山、西川、莲湖等3A级景区村庄以及系列A级景区村庄,形成以小城镇为支点,以美丽公路、乡村绿道串接,串点成线,串珠成链,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示范。

  (四)突出生态优先,打造宜居环境。坚持高水平、高标准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使呵护“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这块金字招牌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根植人心。一是建设美丽城镇。落实“大花园”建设行动设计,高水平推进全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发挥16个小城镇“支点”作用,承接疏导城市功能,辐射带动农村发展。二是提升美丽环境。全力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生态公厕等项目建设,同步跟进运维管理,确保农村公厕、垃圾站等各类公用设施干净整洁。三是实施美丽创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实施“裸土复绿”环境修复专项行动,开展“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河道”“美丽林相”创建活动,提升村庄环境品质,夯实乡村“生态宜居”的环境基础,以优美的环境吸引人。

  (五)突出人才振兴,激发主体活力。一是抓好培训。以深化“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为抓手,大规模地、全面地培训乡(镇)、村两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全面激活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要以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大技术培训,培养产业大户、乡土能人。二是人才回归。要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发展,吸引有实力、有情怀的乡贤能人回归创业,给平台、给政策、给服务,吸引乡贤返乡创业。三是招才引智。出台政策鼓励新时期知识分子上山下乡,为乡村注入新生活力,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打造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六)突出制度创新,赋能乡村活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进一步释放和赋能乡村活力。一是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乡村活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鼓励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流转等形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盘活闲置农房,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探索农房产权和经营权长期分离的“谷坪公社”模式,为整村引进工商资本留足空间,为古村振兴注入活力。二是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乡村发展。制定农业科技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扶持农业种苗培养、生产技术研发,为特色优质农产品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通过思路创新赋能古村价值。盘活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修缮危旧房、拯救老屋、活化古村,鼓励乡村工匠、文化能人传承弘扬香菇文化、廊桥文化,以艺术化改造实现古村落价值最大化。四是通过改革创新为乡村提供融资支持。政府层面要统筹资金,整合资源,引导更多资金资源投向农村,充分运用好“农村金改”经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设计产品,推出“民宿贷”“房屋立面改造低息贷”“产业扶持贷”等乡村振兴金融支持体系,为农村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