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14) | 30余年坚守 月山春晚传承乡愁文化
2018年11月30日 09:34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记者 吴继峰 通讯员 吴彤芳

  “今年的月山春晚将会引入更多结合当下流行的新元素,并且计划在12月初召开座谈会,问下大家有什么好想法、好点子,将节目内容结构进行调整。”近日,举水乡文化站站长吴林生正在为新一届的月山春晚做着筹备工作,争取将一台更加精彩的春晚呈现给大家。

  据了解,月山村最早的一届春晚是在1981年的小年夜,当时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庆新春,谁也没想到这一唱便开启了月山村这横跨30余年的春晚习俗。

  “我们村自60年代以来就有逢年过节举行文艺表演的习俗,小时候我们都是搬着凳子去村内的老会堂看表演。”月山村民吴美妫告诉记者,许多老一辈月山人都身怀绝技,所以月山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文艺表演氛围。

  在物质尚且匮乏、信息阻隔的年代,类似这样自娱自乐的集体演出自然容易“走红”。不过在60、70年代这样的表演并没有每年持续进行,一直到1981年一次成功的“大型”表演之后,每年举办春晚才成了月山人的习俗。

  “当时,由于条件所限,春晚是在学校操场举行,有20多个节目,从早上一直演到吃午饭,除了策划的节目,也有不少村民的即兴表演。”回想起第一届春晚,村民吴梅兰说,在这之后,每年过年,村内异常热闹。

  吴梅兰介绍,自己作为村内的文化员,负责春晚的协调、策划到1986年。吴梅兰也是从小深受老一辈月山人艺术表演的熏陶,因此每一场节目她都精心组织,还时常组织村民到周边乡镇表演,为月山春晚的声誉打下了基础。

  1986年之后,吴梅兰由于自身原因,无暇顾及春晚,便将春晚的组织策划交托给了乡政府。

  在往后的时间里,月山春晚不断发展壮大,名声不断提升,场地设施条件也不断提高。搬进了大会堂,建起了观众席,可以说,月山春晚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记录了大众文化从萌芽走向壮大的历史。

  吴美妫因见证了月山春晚的诞生、发展,自2014年开始她便接下了月山春晚“总导演”一职,负责总策划每年的春晚节目。

  为了春晚节目更专业、更具观赏性,吴美妫一直在向外寻求帮助指导,请专业人员帮忙布置舞台、指导编排舞蹈等。

  “80年代以唱歌跳舞、快板为主;90年代跟进了潮流,有了迪斯科,装起了麦克风和音箱;到现在,舞台布置越来越专业,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加入了许多年轻人喜爱的元素,但最吸引人的仍然是那一份乡愁文化。”谈起春晚节目,吴美妫说,类似农活秀、四大妈夸月山等富有地方特色、接地气的节目一直完整保留着。

  “淳朴、真实,而且有文化底蕴,诉说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我觉得这样的春晚从不缺人气,能一直持续下去的。”新华社记者应曲川曾经这样评价。

  现在,这一台历经了30多年的春晚,渐渐地已经从表演形式转变成一种精神归宿,它展示的是这一个村庄集体记忆和文化自信,同时也成了在外游子们的一种牵挂、一抹乡愁、一份回忆,让游子无论走多远,都时刻回味起这大山深处的原始年味。

    (编辑:方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