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藏在深山里的不只有美景,还有山珍。800年前,栖居庆元的香菇始祖吴三公发明了人工栽培香菇“剁花法”“惊蕈术”,让庆元成为“香菇开史之地”。
历经800年的风雨锤炼、传承与创新,我县食用菌产业从“一菇独秀”到“百菌齐放”,并形成了生产、加工、流通、配套为一体系的完整的食用菌全产业链。
据悉。2018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1.15亿袋,其中香菇7560万袋,灰树花1570万袋,黑木耳1420万袋,其它珍稀菌类950万袋左右,食用菌产量9万吨(鲜),一产产值超5亿元。
全县从事及相关产业企业(合作社)食用菌企业388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其中,加工型企业80多家,省级农业龙头骨干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4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有7家。二产产值从2010年3.27亿元,增长到2017年15.4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食用菌产业(一、二、三产)总产值,从2010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17年35.5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中国香菇城从绿水青山间“捧出”了金山银山。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县先后获“中国食用菌生产基地”“中国食用菌美食名城”称号,全市首个“浙江省食用菌国际采购中心” “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7年,庆元香菇品牌价值达49.26亿元,位列所有公用品牌第16位,并连续8年位列全国食用菌品牌首位。
香菇产业引领行业潮流
金秋时节,驱车穿行于“中国香菇之乡——庆元”,沿路随处可见一排排整齐的保温隔热标准大棚和活跃于菇棚中的菇农,呈现出我县食用菌种植的勃勃生机。
800年前吴三公发明的人工栽培香菇“剁花法”和“惊蕈术”,使香菇人工栽培技术流传至今,飘扬海外。
开启人工栽培香菇历史的是吴三公,让它达到今天的规模则离不开原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主任吴克甸。
1988年,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在吴克甸的带领下,育成中低温型迟熟香菇品种“241-4”,研究形成了包括冬春季低温期接种、刺孔增氧、袋内转色、秋冬季出菇、温差催蕾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庆元香菇栽培模式”,是我国代料香菇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变革,199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41-4”品种及“庆元香菇栽培模式”迅速推广至全国各香菇产区,成为浙、闽、赣、皖等省香菇产区的当家品种及栽培模式,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我国代料香菇产量、品质与效益,香菇栽培也由“古田模式”转变为“庆元模式”。
此外,吴克甸所承担的24项研究课题有21项科研成果获奖,9项处于省内领先水平,7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科研成果辐射全国各地,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
在吴克甸的影响支持下,我县又相继自主育成了香菇“庆元9015”“庆科20”“庆科212”等全国主栽品种。
庆元香菇攻占市场,一度占据全世界香菇市场30%-40%的份额。在大数据之下,庆元香菇市场开始寻求从“量”到“质”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庆元香菇文化节应运而生。
自1992年第一届庆元香菇文化节举办至今已历经十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庆元香菇文化节早已跳脱出一个地方节庆的含义,俨然成为中国食用菌产业及信息发布、专业研讨、商品交易等多层面的综合性权威性产业盛会,堪称一次菌菇界的“博鳌论坛”。
2015年初,我县结合“寻梦菇乡、养生庆元”定位,向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关于要求将庆元香菇小镇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请示。
2016年1月,庆元香菇小镇成功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在城郊一张“白纸”上,绘就了一座“香飘四逸购物地、科工联动长寿地、乐享文旅宜居地”的菇乡新城。
作为香菇小镇的核心区域,进入香菇市场前,首先映入眼帘就是一座大型的“吴三公”青铜雕像,手举一朵香菇,似乎正指引着中国香菇的新纪元。
据庆元香菇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翔介绍,香菇市场通过以交易规模化、空间信息化、冷链一体化、配套多样化四大服务体系构建大型综合专业市场的功能体系链,具有农产品交易展示展销、旅游购物、电子商务、物流冷藏、国内食用菌价格指数发布等多种功能,成为了国内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香菇专业批发中心,目前已入住商家350余家,去年交易额达25亿元。
2016年11月10日下午,第十届庆元香菇文化节新闻发布会还正式发布了“庆元·中国香菇指数”。“庆元·中国香菇指数”是根据庆元香菇产业发展和香菇市场市场销售情况等多方数据构建的指数系统,全面反映庆元香菇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其中,香菇价格指数每月发布一次,香菇发展指数和香菇景气指数每季度发布一次。
“‘庆元·中国香菇指数’的发布,对香菇市场来说是一大助力。”陈翔介绍,庆元·中国香菇指数的发布,能够帮助庆元抢占香菇市场价格,提高庆元香菇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进而占领香菇品牌的制高点。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县先后获“中国食用菌生产基地”“中国食用菌美食名城”称号,全市首个“浙江省食用菌国际采购中心”“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7年,庆元香菇品牌价值达49.26亿元,位列所有公用品牌第16位,并连续8年位列全国食用菌品牌首位。正如庆元县香菇研究会会长甘长飞所言:“历届庆元香菇文化节的举办,奠定了庆元‘香菇朝圣地’的地位,让世界认可了庆元香菇的价值。”
“一菇独秀”变为“百菌齐放”
连日来,在黄田镇中济村的灰树花基地里,菌农们忙着采摘、晾晒秋季灰树花。中济村村委会主任周光浩告诉记者,中济村目前共有40多户种植灰树花,每年生产80多万袋菌棒,采收的灰树花部分晒干销往国内各大市场,另一部分加工成食品、药品。
据周光浩介绍,目前,市场上新鲜的灰树花可卖到7、8元一斤,种植灰树花效益好,栽培原料主要是棉籽壳、木屑、麸皮、蔗渣等。
长期以来,香菇是庆元食用菌产业的“老大哥”。其中最高年份种植1.67亿袋,消耗阔叶林木屑用材15万立方米之多。这产业曾经“富”了一方百姓,也“吃”秃了一座座青山,改变“一菇独秀”的旧况迫在眉睫。
为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矛盾,2013年,我县根据森林资源消长平衡原则,提出了“提升木腐菌、发展草腐菌、利用野生菌”的发展战略。鼓励菇农香菇栽培分工化、规模化、工厂化,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使得我县以香菇为主、其他食用菌为辅的多品种共同发展的生产格局进一步优化。
以前,菇农买木屑、麦麸、灌装菌棒、消毒、注射菌丝,全流程一步都不能少做。
现在,菇农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四处采购原料自己生产菌棒了,每年的四五月份他们只需将现成的菌棒买回家就可以开始栽培香菇了。
专业化分工不仅让菇农少了辛苦、省了成本,更让栽培效率得到提高。一家农户以前只能栽培3000多袋菌棒,现在一个大户可以栽培5万袋甚至更多。
屏都街道蔡段村已经成为全县最大的木屑加工基地,8家企业生产的木屑不仅能满足本地菇农需要,还销往外地。
目前,全县已发展到76家菌棒厂,年产6500万袋菌棒。福建等地的食用菌栽培户也来庆元采购。
同时,我县不断通过转变食用菌产业“食性”,庆元食用菌的“花名册”上频添“新丁”。目前,全县香菇种植量有计划地减少至8000万袋,黑木耳1500万袋,灰树花1800万袋,其它珍稀品种约1000万袋,预计全年食用菌生产规模1亿余袋左右。
如今,在庆元食用菌的“产品榜单”上,灰树花、银耳、黑木耳、竹荪、羊肚菌等“后起之秀”纷纷登台亮相,占据了庆元食用菌1/3的产业版图,其中灰树花更是以逾200万公斤的年产量,夺取了全国近90%的市场份额。
2017年,我县食用菌一产产值超5亿元,初级市场保持稳定。二产产值大幅增长,从2010年3.27亿元,增长到2017年15.4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行业总产值(一、二、三产)稳步增长,从2010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17年35.5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现今的庆元,不但呈现出“百菌齐放”的良好局面,而且通过重点培育20万亩菇木林的办法,保证森林资源每年净增23万立方米,实现森林蓄积量长大于消,庆元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了。
多元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庆元华夏菇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夏富根从事香菇购销生意已30多年了。他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就到宁波、上海等城市摆地摊卖香菇。投入精力很大,效果反而很差。”在那段时间里,庆元有上万“菇贩”大军在国内各大城市设摊“卖菜”。
“庆元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给购销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夏富根说,庆元提出建设“香菇集散地”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便成立了香菇购销公司,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目前,10多家食用菌购销流通企业,每天近万吨香菇从庆元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
虽然购销队伍庞大,但仍然没有走出“卖菜”的小圈。为此,庆元运用现代农业的理念,突破一产的旧框框,坚持一、二、三产并举的方针。庆元百兴食品有限公司就是最早“吃螃蟹”,也是最早“尝到鲜”的企业之一。
百兴食品总经理吴其耀说,食用菌食品在国外拥有“海量”市场。百兴凭借多菌种、多元化的产品,出口额保持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野生菌即食产品占据法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在庆元更有一批企业“剑指”食用菌生物科技最高端。庆元大山合菇业有限公司利用生物萃取技术提取珍稀菌中的“鸟苷酸”开发复配产品,为家庭和餐饮消费提供了不依赖味精的“吊鲜”,广受消费者喜爱。
公司负责人范利飞介绍:“由于利用高科技进行精深加工,我县食用菌不再只当‘菜’,也能当‘药’。这一转变,平均价值增加了10倍以上。”近年,该公司完全按照国际GMP标准建成了现代化生物制品工厂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年生产各种食、药用菌细粉达到2500多吨,年生产提取物、多糖200多吨。
如今,我县食用菌产业链不断延伸,二、三产比重不断增加,食用菌产品逐步由简单加工向休闲、保健、药用以及食用菌机械等方向发展。全县食用菌加工企业的产品涵盖食用菌保鲜品、食用菌休闲食品、食用菌饮品、食用菌保健品、食用菌药品、食用菌机械等方面,产业供应产品越来越丰富。
2018年,全县从事食用菌及相关产业企业(合作社)388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加工型企业80多家,省级农业龙头骨干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4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有7家。出口食用菌企业16家,出口备案基地32个,年产值超过11亿元。
一朵小香菇,就这样跳起了“百变之舞”,让当地的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中,庆元旅游总收入达19.25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以食用菌文化为主的旅游接待人次占了三成以上。食用菌产业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也让庆元香菇的舞步更加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