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⑧ | 小铅笔承载大梦想
2018年11月05日 10:56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记者 吴明标 通讯员 吴学益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这一年,浙南铅笔厂应势而生,成为当时全省建厂最早、也是全县唯一一家的铅笔生产企业。

资料图:浙南铅笔厂

  “当时只有10来名工人,每天的产量也只有两万来支。”据时任浙南铅笔厂第五任厂长的吴志平介绍,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发展受到了体制机制的限制和牵绊。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企业陷入困境,一度停产。

  1997年,黄田私企负责人周光军临危受命,作为浙南铅笔厂第六任厂长接手了这家已经停产1年半的铅笔企业。周光军接手后,通过调整发展战略、优化操作流程、争取政策支持、更新生产设备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濒临破产的浙南铅笔起死回生。

资料图:早期铅笔加工车间

  仅用了一年时间,浙南铅笔厂就重新步入了正轨;次年年销售总额达400多万元,税收超过30多万元。经过20年的发展,企业今年1-9月产值达4678.1万元,并且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木杆眉笔制造企业。

当前铅笔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浙南铅笔厂的成功,不仅让企业获得了新生,也触动了‘铅笔人’的神经,推动整个铅笔行业发展。”周光军自豪地说,此后,从浙南铅笔厂走向各地发展铅笔产业的就有50余家企业。可以说,这个起死回生的老厂已成为了庆元铅笔的“黄埔军校”。

浙南铅笔厂新姿(浙江庆元欧迪实业有限公司)

  从一个破产的老厂房开始,改革开放40年来,庆元铅笔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从弱到强的孵化发展过程。

  由浙南铅笔厂孵化而来,庆元铅笔行业由原来的一家发展为现在的42家,从业人员从10余人到6000多人;铅笔产量从几百万支到60多亿支,铅笔产值从几十万到20多亿元,企业创税从数十万元到3000多万元;自营外贸出口从零到4000多美万元,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总量25%以上。

竹口铅笔产业园

  在这40余家铅笔企业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家,规上企业14家,涌现出了鸿星文具、久灵笔刷、欧迪实业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其中久灵笔刷、鸿星文具被列入“小巨人”培育企业;鸿星文具、欧迪实业被列入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库;鸿星文具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专项能力百强企业,牵头起草铅笔行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久灵笔刷参与国家水溶性铅笔行业标准起草,建成中国(庆元)铅笔博物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一组组鲜活的数据,见证的是庆元铅笔企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铅笔》“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在庆元起草制定

  伴随着铅笔产业的篷勃发展,铅笔行业配套企业也随之“崭露头角”。截至目前,庆元铅笔行业拥有配套企业10家,形成了成品制笔、设备制造、软化板、笔芯、橡皮头、漆胶、包装印刷、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较为完整的铅笔产业链。

  一业兴则百业旺。庆元铅笔全产业链模式的“连锁反应”,已成为庆元铅笔行业长盛不衰的秘决。近年来,在我县面临全球经济下滑趋势下,庆元铅笔产业“一支独秀”。多年来均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并先后荣膺“中国铅笔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铅笔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示范区”“国家级成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四项“国字号”桂冠。

  40年栉风沐雨,40年奋进求索。从起死回生到成为世界铅笔制造地,从订单生产到品牌创建,从外贸出口到拓展国内市场,庆元铅笔产业一直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试水”,屡屡“破冰”。未来,这支铅笔将继续怀揣着“打造全球铅笔制造之都”的大梦想,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编辑:方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