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正文
搬迁移民:搬出偏远地 走上致富路
2018年09月17日 11:00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记者 胡松

  连日来,在香菇市场附近的菇棚里,菇农陈芹芹细心地查看菌棒生长情况。自2011年全家从张村乡蔡川村搬迁至城里的“同德新村”安置小区后,陈芹芹夫妻俩还继续种香菇。

  “这里交通方便,地也很平,种香菇比老家省时省力。”陈芹芹说,自己种植香菇已有20多年,在老家的高山上种香菇,年产量最高只有6000袋,收入7000多元。

  搬迁到同德新村后,由于靠近香菇市场,陈芹芹还是在周边流转土地,继续着老本行:种香菇。七年来,陈芹芹种的香菇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她算了算,目前,夫妻俩种植的香菇年产量可达6万多袋,年收入超过7万元。

  近年来,我县把农民生态异地搬迁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的重要举措,全县累计完成农民生态搬迁1.2万户4.2万人。

  如何让这些搬迁移民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我县依托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在产业的集聚与辐射下,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努力让搬迁移民安居乐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生态搬迁转移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与此同时,在同心、同德、同济、洋墩等安置小区,我县还通过与各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进行合作对接,通过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在企业与移民之间架起招工、就业的便捷之桥。截至目前,工业园区已累计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

  此外,我县还在移民安置小区内设立来料加工点,通过发展来料加工产业,让安置小区的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从龙溪乡后洋坑村搬迁至同济新村的梁雪花,就在安置小区里办起了服装加工点,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者。去年,她发放的来料加工费已超过100万元。

  “搬到县城后,发展的门路也多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更多的人共同致富。”梁雪花说,现在,她和丈夫负责来料加工点的日常运营,熟悉网络知识的女儿则负责在网上接单。

  一位在梁雪花的来料加工点操控缝纫机的吴大姐告诉记者,现在她做来料加工,丈夫在附近的工厂上班,每年全家的收入有五六万元,比起以前在老家多了不少。

  据了解,位于县城周边的洋墩、同济、同德三个安置小区目前已建立6个来料加工点,从业人员达1.86万人,成为重要的“浙西南来料加工基地”,有力促进了异地搬迁农民增收致富。

    (编辑:方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