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新窑水韵及其他
2018年09月13日 10:03  来源:庆元文艺  作者:张晓泉 

  新窑是浙南闽北边界的一个村庄,离庆元县城并不远,省道穿村而过,一折入闽,一折奔县城而来。可以说路过这村子不知多少次了,就是没有从容地停下,仔细看看这个地理位置有些特殊的村庄。

  腊月初一,天气并不冷,我专程前去探访。在路边停好车,我便拿了单反相机,经过一条阶梯路下到河边。河边的游步道为卵石铺就,干净整洁,这都是近年来整治河道铺设的。这时我便看到较宽的河上有座桥,两岸房子和山峦或明或暗,高低远近,层次分明地倒映在河水中,景色美丽,村庄也生动起来。

  我往下游走,边走边拍,新窑三面有山,一面出水。村东有棋山,那是一座仙气的山。山高,时有云雾缭绕;棋,仙人对弈了千年的残棋。据说山顶上还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庙宇,非常灵验。现在人迹罕至,或许早已荒废。

  现在峻峭的棋山下已开凿了左来右往的双线隧道。原先新窑是必经之地,现在进城的车辆都往那边去了。只有入闽的车辆仍需从此过往,相比以前,村庄清静了许多,多了份闲适的味道。早年这里是交叉路口,人来车往生意兴隆,这里公路旁的一排房子据说就是那时造的。或卖百货,或开餐馆,或开旅店,当年何等热闹,现在看来,人气衰退不少。

  村的北面偏东方向便是青峰山,那座高大的山峰时常倒映在水中,衬托了村庄,虚虚地成了村庄的背景。新房明净,老屋古朴,山影浅淡,石桥横卧,巨大的溪石点缀河中,画面的情境和韵致便丰富起来。

  西边的山不高叫龙岗,山上长许多松树,成片成林,青青的,衬了这边村子,增添了村庄温婉灵秀的风味。

  一水蜿蜒穿村而过,桥自然少不了,我眼前就看见两条。再往下游走,我看见围堰,汀步为堤坝围堰上嵌石相连而成,一看石头的成色就是新造的。堰坝一围,水便满起来,形成一个宽阔的湖面,我从这条汀步桥踱过河去,便到了对岸村子。有村民在河边洗刷,一问,在村头水湾水面上还有一条汀桥步,那是一条古代汀步桥。现在看来村庄一共有四条桥,两条汀步桥,两条拱桥,每每相间。

  沿着水边的游步道往上游走,我看见有两三付竹排倚在岸边,竹排为毛竹去皮编串而成,已不是旧时水运货物的工具了,而是供游人撑渡游玩的。

  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了那条古代汀步桥,点石成线,横溪而过。河中有一浇筑平台,俨然是一岛,供村民洗刷之用。我看见一妇女正在洗衣服。另一妇女也蹲着陪她聊天。我审视这些汀步石。河水洗刷,行人踩踏,被打磨得有些光滑,整体黄褐的石皮,显得古朴。好在石面有些凹凸不平,行人也不至于滑倒。我走过去发现汀步桥中有一缺口,大概少了三块汀步石的样子,代替它的是一块厚实木板,架过去。一问,是故意留的缺口,就像一道水门,原来这水门是为上游木排等通行而设的。我还发现一汀步石上凿有洞孔,一条铁链把木板拴着,即使涨水,木板也不至于被河水冲走。水一退,木板一架,又可通行。

  据了解该村古时还是商品集散地,那时,这条水道是畅通的。古时交通不便,货物往来很多是水上走。从这里往下一直到福州,甚至可以出海到南洋。下游的物货运这里,因上游水路浅,便由陆路分散出去。据说那时还有小码头,俨然是一个小港口。

  上岸后,我便去寻古,走在一条木板房子的巷道上,我看门牌上写着“老街弄”字样,一打听,这是古时村庄最繁华的街道,现在那些木构板房,有些已是东歪西倒,一副衰败的景象。

  汀步桥上时有村民来往,有挑菜的,有扛包的,也有空手过往的男男女女,眼下正是枯水季节,人们图的就是方便。可以说村子最古老的部分仅限于汀步桥两岸。我又由汀步桥折回对岸。遇到一李姓老者,他便带我去看那些老房子。我看到了一雕刻的石柱门,泥墙早以倒塌,石柱门依然坚挺地立着。石柱上雕有对联:户对青山听鹿鸣,门迎绿水观鱼变。也算是合时应景。

  我往古村深处走去。为了保持古色味道,弄里的巷道是用卵石整修的。这里有好几座老房子,有砖雕和石刻的门匾,上面有“忠厚传家”等字样。其中一砖雕被文革时破坏,有一字已认不出字样。为:西山~气。我一时猜不出是什么字,后来一查,只有“西山爽气”四字。可是笔画又对不上,再查,才知道这是个异体字,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就这样写的。“西山爽气”释义:指隐居者的闲情逸致。出处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可见古人把情趣和心境都刻在了门匾上。

  老李还带我去看了古窑址。原来“新窑”地名还是有出处的。新窑古称黄处坛,青瓷产地。约于明嘉靖年间(1521~1566年),龙泉县大窑人来此兴建新瓷窑,始更为今名,光绪《庆元县志》卷二:新窑,九都。在一棵大古樟树下,我看到古窑址。一混泥土碑立着,上书:庆元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窑青瓷古窑址庆元县人民政府,1982年9月立。史上记载距该村5里之地的新岱,产优质高岭土,是制瓷的好材料。庆元这一带和龙泉小梅一带都是古青瓷产地。唯一不同的是,这边属闽江流域,那边是瓯江流城,河流流去的是时光,传承的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新窑地交闽浙,形势险要,清代为汛地,有兵驻防。光绪《庆元县志·武备志》有记。这个边界村庄,古时为交通要冲,陆路便捷,水路畅通。在当代该村也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它曾是黄新乡政府驻地,后又兴建水泥厂、化肥厂、染料厂等工厂,是庆元县工业基地。那是个繁盛的时期,曾有“小香港”的美誉。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工厂,再加上上游竹口造纸厂,严重污染了眼前的这条河道。为此,下游相邻的福建省松溪县曾把官司打到京城。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庆元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关停了曾经占全县财政三分之一的三家大企业,并投入了1.66亿巨资用于治水,往日的污水河、黑水河又变成清流浩荡的大河,去年该村在下游不远的交界处,兴建了一座亲水亭,并铭文记事,立碑明志,两省邻县相约共同呵护这条母亲河。

(编辑:陈沛沛)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