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我们将全力展现菇乡特色非遗技艺”
2018年08月24日 09:05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记者 陈惠珍 通讯员 姚家飞

  为进一步挖掘保护我县民间传统技艺和非遗项目,活态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厚植美丽乡村社会文化养分,以文化之势助推乡村振兴战略,8月26日—29日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期间,将在西洋殿举办全县民间传统技艺和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

  在县文广新局、县文化馆等单位精心组织下,届时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农耕民俗文化、百事吉剪纸、刺绣、黄粿制作技艺、手工炒茶技艺、金刚刺传统酿酒技艺、社粿制作技艺、香菇砍花技艺、竹编、草鞋编织技艺、蓑衣制作技艺等12类非遗项目将一一向市民展示展演。

  8月27日,它们就要“登场亮相”了。他们为这场“盛会”都做了哪些准备?8月23日,记者走访了部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纷纷表示:“将用心准备,以最好的状态将老祖宗留传下来的特色技艺呈现给市民。”

  县级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五大堡乡中心小学)

  备足了织造材料将展示传统织造技艺

  “要准备好创客织布机,条形、圆形、手握等编织器和其他的用于现场织造的工具,一定要提前和学生联系,确认参加活动的名单……”随着全县民间传统技艺和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的临近,这几天五大堡乡小学校长叶定平的电话没停过,他忙着和教习织造的沈晓聪老师讨论相关细节。

  叶定平说,基于乡土文化延续,学校历史变迁,学生生源特点和学校发展愿景,2010年学校提出了一个“农耕文化”为主流的校园文化体系,以“博悟农家 播撒希望”为办学理念,办一所知名的纯正的农家学校。

  目前,五大堡乡小学已建成农耕主题馆、农耕园、香菇实践基地、木工坊、织造坊等涉农场馆,开设木工、织造、农耕、做香菇等《走进农耕》的校本课程以及涉农拓展课程,并依据“农家文化”思想,给每个班级一个班名,如扁担中队、盐箩中队等。同时,还举办农家体育节、摄影节、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专题讲座等活动,开展“清风致远、书香校园”为主题系列活动和社会服务共建实践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当五大堡小学开始向学生传授织造技艺时,自小喜欢织造的英语老师沈晓聪毛遂自荐教学生们“织造”。

  “最早是用棒进行织造,随后出现了各类工具,而教学生们使用的就是改造缩小后的传统织布机。”沈晓聪说,通过织布机可制作围巾、挂绳、手链等物品,深受学生特别是受女学生喜爱,她们在课上用彩色毛巾织造出各种物品,乐在其中。

  作为县级非遗文化传承基地,该校每个星期两节拓展课程让学生学习农耕文化,旨在为农耕文化留下印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

  时值暑假,学生们分散于各地。8月22日,沈晓聪电话联系了家住县城的陈璇、周芷伊、吴书涵等3名学生,告知她们参加展演的相关事项。而沈晓聪则到学校整理了项链、挂坠、车挂及围巾等展示作品。此外,她还备足了毛线、珊瑚绒线、72号玉线、中国结等织造材料,届时她和学生们将进行现场织造。

  市级非遗项目(“百事吉”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刘火金

  精心剪裁28个“福”字届时现场赠送给市民

  这两天,在濛洲街道洋墩村刘火金家中,只要有空,她便拿出彩纸剪一剪,为即将到来的全县民间传统技艺和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做准备。

  刘火金是百山祖镇三堆村人,是我县百事吉剪纸非遗项目县级传承人,剪纸已经有10多年。

  百事吉剪纸是一门古老的剪纸技艺,主要分布在百山祖镇三堆村为中心的周围10多个村庄。鼎盛时期有从事剪纸工作的民间艺人500余人,剪纸艺术图案200余款,文字图200余个。

  百事吉剪纸常用于乔迁、婚宴喜事等场景,因其立体结构,挂起来后在风中转动,被人们赋予百事吉转起来吉祥喜庆进家门的寓意。在百事吉的创作上,多数图案是与村民的世代环境相关,如喜鹊鸟、水仙花、香菇、凤凰、廊桥、古建筑、流水、花草、钱币以及一些本土的流行元素。同时,百事吉中的部分平面作品则以及常见的喜庆、祝福、祈愿等汉字组成,文字内部镶嵌格式图案,又称“百字吉”。 2010年,百事吉(百字吉)剪纸项目正式列入丽水市非遗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记者看到,刘火金手上在剪的是一个“福”字,在字的周围有动物、植物点缀,组成一个圆形的图案。刘火金说,“福”字由“衣”字、“一”字、“口”字、“田”字组成,代表“一口田,衣禄全”的意思,用于祈福,祈求得到庇佑。

  “现在已经剪好24个,只要再准备4个就完成了。”刘火金说,28个“福”字是她准备的礼物,将在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期间展示,并赠送给现场的群众。“福”字的剪纸并不容易,从描花样到剪好,一般都需要七八个小时,而且剪纸时要全神贯注,稍有不注意,就可能剪坏花样变成废品。

  由于从小喜欢剪纸,至今刘火金已不记得剪了多少纸张和花样。而在剪纸中融入了香菇功夫、三堆迎神节、廊桥等庆元元素,则是她的特色。为了强化剪纸能力,此前刘火金还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剪纸传承人培训,并多次参加省市剪纸活动比赛、非遗展示活动等,剪纸技艺增长不少。

  “到现在已参加了多次的非遗展示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现场也时常会有人来咨询剪纸。我想通过展示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百事吉剪纸艺术……”刘火金说。

  国家级非遗项目(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淼

  制作2座廊桥模型将传授搭建木拱廊桥技巧

  从县城往星光方向骑行10多分钟,记者来到位于公路边的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基地,这是古建筑(廊桥)工程师胡淼的廊桥家园。

  记者见到胡淼时,他正在基地里,拿着工具在木桩上描绘廊桥部件之一的“元宝”。今年52岁的胡淼是我县左溪镇竹坪村人。作为我县目前掌握并具备建造大跨度木拱廊桥传统技艺和能力及实践经验的民间艺人之一,他持续传承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宣传和弘扬廊桥文化,传承了完整的庆元民间廊桥的风俗仪式。

  胡淼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于2007年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遗名录;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胡淼从小就跟着作为木工师傅的父亲当木工学徒,2004年开始承接木拱廊桥修缮工工程;2009年被评为丽水市“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2010年被评定为古建筑(廊桥)工程师。

  2010年,胡淼注册成立了庆元县景色虹廊桥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1年创办了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胡淼工作室;2018年,他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目前,获得此殊荣的在浙江省仅他一人。

  “为了全县民间传统技艺和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我已经准备了如龙桥、咏归桥2座廊桥模型作为展示。此外,我还准备20多组小木棍,15根为一组用于现场搭建廊桥木拱结构。”胡淼说,现场搭建木拱廊桥结构这个环节小朋友们很喜欢,很多市民也很感兴趣。希望这样的展示活动能让更多人了解木拱廊桥。

    (编辑:陈沛沛)